2014年4月2日星期三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等级文化

传统文化中左棍人格的冲动,个人觉悟的独处和静思

 

在一个传统公有制文化弥漫的社会中成长过来的人,如果不是有读书人"争辩真理"的冲动,也会有愚民牛二"争夺地位"的激情。在个体价值观角度,两者其实完全一致。但是在传统文化视角,前者意味着"有文化的,有功名,以后可能当官"的褒义,后者意味着"无知",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地位的初步界分。这也是一些网民和管理员,过分抬举了"谩骂不谩骂"的"学术地位"的原因。普遍的误区就是,似乎不是谩骂的就是讲理的。因此也就有了用"您"字开始"装逼,棒喝,扣文革帽子(代替谩骂)"的淋毛狗之流的左棍

在这种等级文化的环境中成长的国人,能够象笔者这样做到"独处,静思,孤独不会让我难过"程度,估计不多;因此笔者可以挺自大地认为"象我这样的人不多"。这样环境中成长的"认字人"——>因为知识分子的定义模糊,——>既不见得认识人家的后花园,也不乐意在自已的后花园中耕耘。自已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逻辑整理一下自已已经得到的信息,——>他们认为不逮劲!似乎"没有对手就没有真理",——>是谁给他们的大脑里,埋下了"真理是辩论出来"的BUG?辩论不出来以后,是不是只能枪杆子出真理

因此,那些不乐意在自已的后花园里通过逻辑,将自已已经得到的信息,整理成自已知识,甚至连人家的后花园都不认识,不懂得尊重别人后花园的"人",他们也不会知道人家正在讨论什么命题。这些人到了人家的后花园里,也热衷于无事生非,——>不是真理是辩论出来的吗?不是枪杆子出真理吗?能够乱踩人家的后花园,不就是枪杆子的声明吗?私有权主人把它们象狗一样轰走,不就是"不敢辩论"吗?这些左棍似乎就此掌握了真理,从喊打喊杀的文化大革命找到了理由;再到真枪实弹的宗教战争,已经能够实现无缝过渡

因此,一些网友(读者)将那种跑到人家的后花园里,"装逼,断言,棒喝"者(谩骂并非绝对必要)视为"想讨论",可以说是天大误会,也是对传统文化实质不理解。这些攻击者的真实目的,只是借攻击,体验如何抬高等级,并为暴力革命作"口水手段的火力侦察"。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逻辑体系、定义和正在讨论命题;他们甚至根本不明白,自已用来棒喝于他人的某种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偶尔他们以为是明白时,(张宏良之流自认为明白了马克思主义,这可能是真的),他们就认为那是压倒别人的真理。

在最良性的情况下,"装逼,断言,棒喝"类行为艺术,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博主和网友的注意,他们自然以为行为艺术越出格,"引人注意的效果越好"。如果他们攻击博主,也只不过是为了引起网友更强烈的注目。因此就形成了血酬的效果,根据中庸的道德标准,他们指望得到50%的恭维。如果恭维能让他们滚蛋,那倒只算是增加了讨论的成本,但既然血酬棒喝可以通过中庸得到50%的真理,这些廉价的真理就鼓励了知识贫乏的左棍,他们就会越来越靡集于任何尚存"恭维"的后花园里,直到把它踩烂为止!此亦"公地悲剧"。

但是无论是在文革气氛的生活之中,还是文革气氛的中国互联网里,我们都无法判定,闯进我们的后花园里"装逼,断言,棒喝"者,到底是否只为了博取廉价的恭维(初期),还是目的为了,想办法封禁掉人家知识园地(后期)?或进为了在锁定"意识形态的敌人"而革命之?他们到底是普遍野狗样的左棍,还是宗教裁判所的同志们,正通过冒充左棍或者网友;但总归是"装逼,断言,棒喝"的方式,试探博主特别是读者的反应呢?在私有制社会中不必考虑的这种危险,却是公有制传统之中不能不考虑的现实;即牛二民粹定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