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机理与"高房价"一样;
(非公立医疗=医生+投资者)如果想为病人看病,更难!
对市场的"管、卡、压"的目的是突出"国企烂帐=财富",所有改革因此作废!
行业准入被高度监管,塑造了"烂国企",也强制经营变成职业钻营腐败的"关系学";
医疗作为被监管最严厉的市场,也创造了蚕食国家财政最大胃口,社会效果最低劣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人间奇迹。在社会主义的规则下,看病难是因为监管减少了医疗服务的供给,看病贵是因为公立医疗不能提供足够"价廉物美"的服务,却能够作为"加强监管,强化公立"的理由原因,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干啥都不行,但至少有一条优越性:雄辩者不需要逻辑!看病难的同时看病贵,让穷人贱民看不起病,正是因为医疗是被监管得最严厉的,已经不能称之为市场的市场。这一条不能完全怪政府,悲天悯人的民粹公知居功至伟!
ps:笔者认为谢作诗教授,不懂平价购买力原理,关于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扯得一塌糊涂;但是他关于看病难的文章,虽然是外行,却基本到位;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逻辑上也是导致医疗市场难入的结果。不但看病难,而且(医生+投资者)想持续地给病人看病,甚至更难!因为申请营业特许太难了,投资者不能不买国企。如果行业准入是放开的——>公知和法团主义者,都将会为"放开市场"而起哄,愚民一般也会跟着傻笑,——>商业投资者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如何经营好这份生意的上面,投资者就会变成企业家。而当行业准入是卡死的,但似乎又是可以营利的,——>毕竟中国是百业艰难,——>投资者只好去考虑买烂国企!这里已经可见导致"高房价"的同类逻辑。
可以看到"卖国企,多少为党国收回一点钱"的政策善意,在现实经济中是多么有害;而可能回收的(毋宁说是忽悠的)资金又是多么微不足道,而导致特权总是生生不息的代价,又是多么浩大!要让国企卖得象点价钱,就必须保持对行业准入和商业自由的严厉管制,——>土地市场就是垄断土地,理由是子虚乌有"粮食危机"的雄辩,同样得到了无数愚民的起哄"支持",——>只有消灭了自由商业可以正经获利的所有渠道,所谓"利出一孔",国企特许权才能叫卖出价钱。这是管仲的招,后被汉武帝桑弘羊笑纳,参考《盐铁论》。
ps:这样做法,自然而然地将损失大量的税收来源,笔者估计的口径是5-10倍,相应的经济损失是50-100倍,甚至更大!
当商业投资的唯一可能被"利出一孔"的行政垄断政策,"管、卡、压"地往国企时,逻辑上是强制公众积蓄为社会主义国企制度的坏帐买单!而不惜因此而衍生出更大规模的坏帐,或者经济链条就此断裂。公有体制的改革为什么如此困难而极少成功,就因为象烂国企这种似是而非的所谓党国利益,被"公有制的优越性(或者说更公平,两者意义在经济学上完全一样)"的政治理由,颠倒为"执政党政绩,为国民储蓄"的强盗逻辑,不能觉察国企是巨大的负债;既是社会的包袱,也是执政者如党国的包袱,却被政治粉饰为财富!
ps:从土地财政,高房价,地方债务危机——>资产债务证券化,让银行购买有毒资产,向公众和理财产品兜售,余额由中央银行印钞票冲销,可以看到国企窃国的整套流徎
对于真诚的执政公仆来说,还有比"糟塌社会财富(如被认为是财富的国企)",更能说明执政者的无能或者卑鄙吗?执政者因此不得不陷入矛盾的悖论:如果他们是能担当的,他们就不是好人(因为让"国企=财富"流失了,如仇和的形象);如果他们是好人(如薄熙来之流),他们其实是不敢担当的,甚至是倒行逆施地,要复古到文革大跃进的悲剧世界!导致如薄熙来这种,在经济学上是荒唐的政治,到底是少数官员的"贪欲,权欲",还是民粹公知和愚民某种简单认知的颠倒呢?薄熙来在独裁在握后就一定不会干点好事吗?
国企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出血的溃疡,却被当成财富政绩炫耀!下有国企食利的法团主义者舆论诱导;外有民粹公知带着愚民,跟着官喉起哄!如果再加上执政者可以通过售卖国企,或者"强迫国企向政府分红"而自肥——>等同于国家暴力确认国企的垄断特许权,国企转化为国家派出的包税人,如此利与欲的结合,改革的成功关键是否在执政者的身上,各人自已斟酌。anyway,现实就造成这样的结果,商业投资者不得不削尖脑袋地攀附权贵,求得一线生机!此所谓关系学!所谓实业,还是让不明所以然的傻逼,成为被忽悠的下一棒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