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奴隶制本身是对贫困的适应

圣奥古斯丁呼吁"买一个奴隶,胜作七级浮屠";
近代战争避免伤害平民相约善待战俘,是国际经济发展的进步;
奴隶主未必是奴隶制的恶之源;奴隶制本身也是对贫困的适应;


善待战俘和平民,从来就不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选择,而只能成为战争政治策略上的一个选项。现代战争中的国际法如日内瓦公约,与其说是文明的进步,不如说是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在远古奴隶社会时期,残酷对待战俘,并不是一个统帅情感上可以自由作出的选择。绝大部分情况下,胜利者处于萨莫奈人的困境:要么杀死战俘,要么劳而无功甚至被对方杀死,要么就是把战俘卖为奴隶

将奴隶制或者奴隶社会的罪恶归因于奴隶主,相当于将绑架犯罪归咎于"付出赎金"的人。其结果只能是强迫"付出赎金"的人,与绑架者联盟起来对付"道德正义"。这就是南北战争中,以解放奴隶为名所煽动的邪恶。奴隶主不是让奴隶失去自由的人,反而很可能是让奴隶保存了生命的人。这种现象在希腊罗马时期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罗马帝国早期的四帝争位时期,罗马西班牙军团拥戴伽尔巴即位,进军意大利,遭到克雷莫纳等几个罗马城市的阻挡。这些军团攻破了这几个城市,将阶级敌人浩劫一空"犒军",——>此乃自罗马共和国起就有悠久历史的军事传统。打仗在当时是一个肥差,肥得足以让苏拉的军团支持马略和苏拉分别打一场内战;后来也是伽卢斯等人"抗击蛮族"的生意经
罗马军队洗劫了罗马的城市,将罗马的公民俘虏,在奴隶市场上出卖!震惊了整个罗马的意大利。意大利的居民们,为了抵制这种野蛮行径,相约谁也不买这些奴隶,让这些伽尔巴的兵们,一个子儿捞不着!结果呢?罗马兵就象今天的绑匪一样发话,没有人买的话,他们就一天杀若干,杀光为止!显而易见的,所谓"被卖的奴隶"等价于"被劫持的人质"。最终结果仍然是卖了个清光。

蛮族入侵意大利时,同样来了这么一次,只不过掠夺奴隶出售的不是罗马公民兵,而是在罗马当兵的蛮族。南北战争以后,马克思主义向基督教社会鹦鹉学舌,异口同声谴责(私人蓄养)的奴隶和奴隶主,但在1500年前,基督教的创始人中的圣奥古斯丁(堕落之城的作者)和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都曾经号召基督徒和罗马人,尽可能筹集金钱,从蛮族人的手中买下奴隶!

基督教的大佬们,不约而同地号召初生的基督教罗马社会购买奴隶;用自已所有积蓄拯救你能够拯救的奴隶;相应地,罗马地方法律建议被购买的奴隶为奴隶主服务七年,以抵偿为赎出奴隶付出的金钱,并且奴隶权益可以出售。这一规定后来演变成基督教社会的"债务劳役制",欧洲穷人欠债被送往美洲为奴(白种契约奴),以及黑奴制被废除后的美洲印第安人血缘承袭的债务契约奴也出自于此。

基督教大佬的呼吁最终被纳入罗马法,债务劳役时间限定为五年。似乎是对罗马共和国时期"不得以债务理由把罗马人作为奴隶"(这是向雅典梭伦法典学习的条例)的反动;但却是挽救罗马人的适时合理措施。关键仍在于挽救所买的奴隶,是生命财产权已经沦陷在征服军手中的奴隶,买奴隶的的人很可能是穷人;如果禁止债务偿还的奴役制,那么从保护自已出发,穷人不可能把棺材保命钱拿出来救人。

东方佛教声称,"救人一命,胜作七级浮屠",那么号召买奴隶拯救被俘者生命,就的的确确是"买一个奴隶,胜作七级浮屠"。奴隶作为奴隶时,承受了很多屈辱和痛苦;但只有在忘却了奴隶沦为奴隶时的屈辱和痛苦时,才能称奴隶制是万恶的。确实有些奴隶主是恶劣的,但奴隶主的主体是善良的;奴隶主不是万恶的,将本来是自由的人强暴为奴隶的所有社会因素,才是的奴隶制恶之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