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防民之富甚于防川”的政治利益和逻辑后果

无产者"忠于领袖"和私有制"威胁皇帝"的错觉;
公有制帝国"防民之富甚于防川"的错误逻辑和后果;
无产者"认皇帝"的本质是造反颠覆,直到"选出最能镇压的皇帝";
私有制自治社团是皇权社会的稳定剂,是皇权崩溃时的救生圈

城乡无产者"倾向于亲皇""严责于民而宽免于君",给专制的王权以错误,以为保持国民的贫穷,尽可能扩大无产者的比例,将生产和生存资料控制在手中,(在农村就是农奴制);就自以为可以得到了最大的政治支持。同时私有制的自治团体总是越来越富裕,并最终构成王权专制的强大对手,在某个临界点后,必定能战王权而胜之,又令专制王权倾向于削弱工商业自治团体,防民之富甚于防川!

这两种错觉,令到拜占庭,西班牙,法国,明朝和毛朝这几个专制王朝,都采用了大同小异的政策。通过庞大的政府,尽可能压榨民财,(法国名言:税收就是拨最多的毛,让鹅不叫)(言论不自由,鹅一定不叫!),令贫民尽可能多的情况下,也排挤民营工商业的成长。在毛朝,就是出了名的"斩资本主义的尾巴"!毛派比日本鬼子的抄掠中华小农,还要凶狠得多!!

实际上城乡无产者"亲皇",并不是真的忠于某一个皇帝,而是倾向于立足于(君权神授=向弱者倾斜)的君主专制体制,而要求君主大公无私地(即所谓天下为公)庇护天下贫民尽开颜。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当然是不可能真正被真人大帝所满足。客观经济规律也注定了,免费的午餐如果不是画饼充饥,就是有始无终。其结果,如果不是贫民造反换一个"更理想"的皇帝,就是(欺骗+镇压)的毛主专政

毛左还"忠于"毛主席,也是因为毛主席已经成了毛神庙里的木乃伊!长期的历史封锁,那二十年的悲惨岁月细节渐渐模糊,特权横行的毛朝成了人人幸福的天堂,毛也被抽象化成一个正义的符号。毛左们忠于是这样一个抽象的符号,而不是忠于活着的毛主席,更不是忠于那一段悲惨的历史。有些家伙说,张宏娘娘是"保皇派"而不是造反派,真是滑天下大稽了!当朝早就不是毛主席了,张氏保那个皇

既然城乡无产者"倾向于亲皇""严责于民而宽免于君(主体)",实际上是忠于专制体制,而不是某个特定的皇帝;城乡毛产者幻想的好皇帝已是想象力丰富超出现实可能;同时公有制的低效率,又注定了当皇帝的无论多么好心,都必定养不起这亿万人民群众。现实的冲突下让这亿万贫民计划生育,算是大慈大悲;欺骗这些人"形势一片大好",宰了还算聪明的几只猴子,毛主席们也只是无可奈何。

既然城乡无产者忠于的只是君主专制的政体,那么换这个皇帝,或者换某个皇族,也算是改善生活的尝试。这样,当毛主席们拿老百姓当试验品时,无产者其实也是拿皇帝九族做试验,一个不成,杀了灭簇再换下一个。因此所谓保皇派,其实就是造反派,反之亦然。改朝换代意味着要将前一代皇族作为旧社会,尽可能斩尽杀绝!如此反复,直到"暴力选出"最能镇压造反派的那个皇帝,就是"宏才大略"。

相反平民工商业者,尽管表面上"No votes No tax",实际上关心的是自已的财产,是嫌皇帝收税贪得无厌,而不是跟皇帝争权夺利,更不需要皇帝向自已倾斜。只要皇帝守守与民约法的规矩,这些有私小民就成了皇权最大的保证。既可以保证弱小的皇族在与贵族集团的博弈中,不算稳操胜券,至少也是安然无恙。也可以保证皇帝在城乡无产者的造反精神中,有一批信诚守约的同盟者

历史和现实中的吊诡就在于,有私自治社区为代表的平民工商业者,其萌芽到成长,固然需要国王权威的庇护,以免于贵族党内民主的侵凌,也免于流氓无产者的均贫富,(此两者威胁经常同时出现);但成长后的自治私有社区,也是国王君主地位和王室财产的保护者。此两者之间,在君主社会中实际上是天然的联盟共生关系。但是君主对极权的追求,常常错误地把更危险的无产者,视作更易驱策的鹰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