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中国民粹和公知,与公民社会的距离

大陆公知力挺"游客在香港随处大小便的天赋权利"之舆论维权;
在香港随处大小便的幼童监护人,犯了与李天一监护人及辩护律师同样的错误;
在更严重违法(犯罪)的证据面前,以抹黑司法受害人的方式,寻求不可举证的道德细节的翻案,
以否定公共约法为目的,随便可以创设的"诸多权利",中国民粹和公知,与公民社会的距离

 

这两天看到国内的民粹舆论,抗议对香港公民批评大陆游客"作为监护人,让孩子随地大小便"时,理由就是"(随处)大小便是天赋的权利"——>注意是权利,不是天赋的人权,——>"香港人(的人权)不应指责(违反香港自治法)的(大陆父母让小孩随处大小便的)的权利"。典型的"人道主义"逻辑!强制香港的人权(自治)负上让别人在自家里大小便的道德义务。这些为"在人家的公共地盘上随地大小便的权利"而维权的公知,绝大部分是"民主启蒙"的带路党,甚至是革命派;可以看到他们的观念与公民社会的差距。

这件事的大陆舆论很具代表性。可以看到在这些民粹的眼中,公共约法有多大的契约意义?只需要随便找条"撒尿是天赋权利"就随便推翻了,——>成了封建特权!"不能随便大小便"的人家地盘上的规定,给大陆这些外来人,替香港公民改成了"如有三急者,不算随便大小便"。至少就此而论,可以看看那种"天赋几万条权利",推翻公共约法时的威力。

不妨想想李天一的水军,是否也是主张"少男性欲是天赋的权利"?因此可以随意地集体地"霸王硬上弓"?——>试问他们是民主人,还是稻草人?顺便提醒一下,这些人同样是最狂热地反户籍制度(自治)的革命者,——>难怪他们要反自治!他们也一直在反!在香港这次事件中,大陆这些民粹舆论,既推远了香港与大陆的认同,更恶化了大陆人的形象。

一如既往地,笔者不去深入了解更具体的,也是更不必要的细节。当打人已经发生后,默认权益已经不再归属于打人者,因此违法程度相应更轻的"随处大小便"的冲突利由,就默认归属于被打者。因此明摆着的司法事实是,如果打人的夫妇(就是小孩大小便的父母)如果要认为"打得有理,申请法官轻判"的话,需要举证人家的违法,——>在确实没在厕所里大小便的事实面前,这种举证不可能成立。甚至连申诉的机会也不会有。如同李天一案"轮啦,了啦"以后,受害人是否妓女,私德若何,细节若干,已经全然与案判不相干了。

因此建议当事人,诸如"当事人不是真的随便让小孩撒尿,只是不愿意让香港市民拍摄小孩下体"之类的辩解,建议不要再对传媒说,更不要对法官说,自已在家里对老公哭诉时,当梦话说说就好了。这位当事人,正在犯着与李天一他娘一样的错误。就是在自已的更严重的违法,给逮了个现行的实证后,居然还在使用不可能举证的细节,争取道德上的翻案,逃避自已既有的法律责任的同时,诿过于司法上的受害人。李天一案说受害人是妓女勾引五个好少年,这里说被殴打者是色狼。他们忘记了,"绝对真相"在司法中是不存在的

李天一案为了抹黑受害者,发动了许多水军,不但不可能得到受害者的司法谅解,——>注意,是司法上有意义的谅解,——>而且将受害者逼到了"如果不是李天一轮奸罪,就是受害人聚众淫乱罪"。香港这次大陆游客对"天赋随处大小便权利"的维权公益案件,则将自已小孩三急之处明明不是在厕所里,自已还打了人,还砸了可能证明自已举证的证据!却抹黑于受殴打者"侵犯隐私",维权母亲义愤填膺打了那个女色狼,砸了人家的手机什么的;——>在更严重的打人违法,和明明厕所外三急的事实面前,那母亲的申辩是徒劳的

民粹公知是在中国民主进程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象新浪等媒体对民粹舆论的认同,"认亲不认理"的推荐,也让笔者不由得深为叹息!可以看到,姑且不论此事件中谁是谁非,请问大陆诸般公知,是否站在道德高点,对"香港人应该怎么看待此事"颐指气使?——>这叫道德治国,也叫理性主义!何须多言?!至于有人说,小孩在人家地方三急,实在找不到厕所,怎么办?答案就是,如果未准备好违法,不想选择违法,就只好宁愿失禁。在香港,失禁合法,但是在新加坡,预见失禁仍然失禁于公共场所,父母仍然要被罚款。
笔者不知道小孩有多大,稍大的小孩本应让她学会定时去厕所;更小的小孩更不应在别人的地方,吝啬几块尿片。所以小孩"三急"便于人家的地方,
是小孩监护人的完全责任。该父母显然要负全责,没有可能申辩之处。当事人需要争取受害者谅解,以减轻处罚,相信是任何香港的辩护律师,都会告诉这对当事人的法律常识。如果此案需要辩护律师的话。

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看病难,看病贵”的机理与“高房价”一样

"看病难,看病贵"的机理与"高房价"一样;
(非公立医疗=医生+投资者)如果想为病人看病,更难! 
对市场的"管、卡、压"的目的是突出"国企烂帐=财富",所有改革因此作废!
行业准入被高度监管,塑造了"烂国企",也强制经营变成职业钻营腐败的"关系学"

 

医疗作为被监管最严厉的市场,也创造了蚕食国家财政最大胃口,社会效果最低劣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人间奇迹。在社会主义的规则下,看病难是因为监管减少了医疗服务的供给,看病贵是因为公立医疗不能提供足够"价廉物美"的服务,却能够作为"加强监管,强化公立"的理由原因,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干啥都不行,但至少有一条优越性:雄辩者不需要逻辑!看病难的同时看病贵,让穷人贱民看不起病,正是因为医疗是被监管得最严厉的,已经不能称之为市场的市场。这一条不能完全怪政府,悲天悯人的民粹公知居功至伟
ps:笔者认为谢作诗教授,不懂平价购买力原理,关于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扯得一塌糊涂;但是他关于看病难的文章,虽然是外行,却基本到位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逻辑上也是导致医疗市场难入的结果。不但看病难,而且(医生+投资者)想持续地给病人看病,甚至更难!因为申请营业特许太难了,投资者不能不买国企。如果行业准入是放开的——>公知和法团主义者,都将会为"放开市场"而起哄,愚民一般也会跟着傻笑,——>商业投资者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如何经营好这份生意的上面,投资者就会变成企业家。而当行业准入是卡死的,但似乎又是可以营利的,——>毕竟中国是百业艰难,——>投资者只好去考虑买烂国企!这里已经可见导致"高房价"的同类逻辑
可以看到"卖国企,多少为党国收回一点钱"的政策善意,在现实经济中是多么有害;而可能回收的(毋宁说是忽悠的)资金又是多么微不足道,而导致特权总是生生不息的代价,又是多么浩大!要让国企卖得象点价钱,就必须保持对行业准入和商业自由的严厉管制,——>土地市场就是垄断土地,理由是子虚乌有"粮食危机"的雄辩,同样得到了无数愚民的起哄"支持",——>只有消灭了自由商业可以正经获利的所有渠道,所谓"利出一孔",国企特许权才能叫卖出价钱。这是管仲的招,后被汉武帝桑弘羊笑纳,参考《盐铁论》。
ps:这样做法,自然而然地将损失大量的税收来源,笔者估计的口径是5-10倍,相应的经济损失是50-100倍,甚至更大

当商业投资的唯一可能被"利出一孔"的行政垄断政策,"管、卡、压"地往国企时,逻辑上是强制公众积蓄为社会主义国企制度的坏帐买单!而不惜因此而衍生出更大规模的坏帐,或者经济链条就此断裂。公有体制的改革为什么如此困难而极少成功,就因为象烂国企这种似是而非的所谓党国利益,被"公有制的优越性(或者说更公平,两者意义在经济学上完全一样)"的政治理由,颠倒为"执政党政绩,为国民储蓄"的强盗逻辑,不能觉察国企是巨大的负债;既是社会的包袱,也是执政者如党国的包袱,却被政治粉饰为财富!
ps:从土地财政,高房价,地方债务危机——>资产债务证券化,让银行购买有毒资产,向公众和理财产品兜售,余额由中央银行印钞票冲销,可以看到国企窃国的整套流徎

对于真诚的执政公仆来说,还有比"糟塌社会财富(如被认为是财富的国企)",更能说明执政者的无能或者卑鄙吗?执政者因此不得不陷入矛盾的悖论:如果他们是能担当的,他们就不是好人(因为让"国企=财富"流失了,如仇和的形象);如果他们是好人(如薄熙来之流),他们其实是不敢担当的,甚至是倒行逆施地,要复古到文革大跃进的悲剧世界!导致如薄熙来这种,在经济学上是荒唐的政治,到底是少数官员的"贪欲,权欲",还是民粹公知和愚民某种简单认知的颠倒呢?薄熙来在独裁在握后就一定不会干点好事吗?

国企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出血的溃疡,却被当成财富政绩炫耀!下有国企食利的法团主义者舆论诱导;外有民粹公知带着愚民,跟着官喉起哄!如果再加上执政者可以通过售卖国企,或者"强迫国企向政府分红"而自肥——>等同于国家暴力确认国企的垄断特许权,国企转化为国家派出的包税人,如此利与欲的结合,改革的成功关键是否在执政者的身上,各人自已斟酌。anyway,现实就造成这样的结果,商业投资者不得不削尖脑袋地攀附权贵,求得一线生机!此所谓关系学!所谓实业,还是让不明所以然的傻逼,成为被忽悠的下一棒吧!

2014年4月4日星期五

茅台没有成长性

从猜测老干妈,到论断茅台没有成长性

有网友问到对"老干妈":
博主曾经提醒过读者,现在实体经济环境恶劣,凡是出奇地成功的企业都值得怀疑。最近经常看到财经媒体报道"老干妈"辣酱这家企业,"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不让别人入股,也不去参股控股别人",完全是一家传统企业,却非常成功。2013年销售额高达37亿元人,产品畅销全球有华人的地方。这样的企业,是报道有水分,还是说他真的这么成功?博主怎么看待"老干妈"这个企业

 

笔者有印象,这是王海滨先生曾经感叹过的企业。笔者对这家企业及其产品,缺乏了解,几乎是第一次听说;更不会花时间去了解与笔者利益无关的事。因此笔者不会涉及此公司的任何细节,也不给出对此公司判断结论的任何观点,仅仅说明假如笔者真的要鉴定此公司是否还有投资价值的话,应该如何着眼调查;以及作为投资者的话,如何取舍此类公司。再强调一遍:笔者解释的是"how to investigate thus company",不是"how about this company ";目的在于借此实例,解释"先验而后验"的"大现实观"的科学方法论

所谓"先验",就是不因为"后验"的"事实,数据"而能改变的先定结论;如果的确有貌似"违背"先验的确证事实,在先验方法论下,将不是怀疑先验的定论,而是考察是否有"干扰",导致结论背离先验。举例说,"人从高处自由落体跌下,死亡率极高",那么发现有若干高处跌下者,并不是否定地心引力的充分理由。这就是先验而后验的世界观

由于中国实体经济环境恶劣,因此任何出奇地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值得怀疑,——>取决于实体经济学的"社会萧条程度与公有制程度成正比"的先验。因此当网友举出如"老干妈可能很成功"的例子,任何细节内容,都不能否定中国实体经济环境恶劣的定论,此即所谓"具案不具统计性,细节无意义"的原因。所以笔者也就不必因为许多左棍,必定是无穷无尽的,或真或假(多半都是假的离谱的捏造)的细节,而去为他们解释,从印第安人一个个怎么死的,到奥地利是否刑处"质疑纳粹屠杀数字的作者"之类的,一系列古怪指控。
ps:请者可以自已看看《
古拉格群岛是国家奴隶制》是否毛狗指控的"否则纳粹大屠杀";——>另此叫elf曲文星的毛狗,自已反而崇拜纳粹,并持种族主义立场
老干妈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笔者对这间公司真的感点兴趣。笔者首先会考察,
这家公司"市场经济的商业标准角度上好,才是真的好"的资料是否可信;——>在中国是很难考察的,如果不是查无实据,就是将被作为"刺探商业机密",真的可能就锒铛入狱;——>这里假定考察确证了,那么笔者会考察它是否有某种特殊的,与公有制有关的,目前条件下是合法的资源;如王石的父辈和家庭关系是否对他有难以证伪的帮助;任志强是否与房地产特许权和国企倾斜等有关,任知非的华为与中国电讯的本来业务关系是什么,等等。

如果笔者没有猜错,老干妈即便是真的业绩好,也过不了第二关的考察。它极可能与"茅台""王老吉""北京烤鸭"等一样,属于"历史积淀的无形资产的套利",即这些产品本身可能很普通,这些公司可能很平庸,但是由于在毛帝中国的几十年中的国有化,这些历史名牌在市场销售上的无形资产,先是被收归国有(自然是无所作为),然后在搞活垃圾的过程中,又以较廉价的代价,让一些小集团或者个人承包或购买,——>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国有资产流失,但实际上是好事,因为它们如果不流失,将只是国有垃圾之一。

所谓无形资产,就是市场消费习惯,在历史积淀中已经形成了消费者偏好,此固定的偏好也就可以套利。套利之始可能仍需要起步资金,——>老干妈之流只是还清欠债,或本来就有投资积累。有了消费者偏好可以套利,又有了起步资金,这些企业的业绩,只不过是坐吃老祖宗奉献积蓄,多半还是被毛党强占后再以随机(或偶然)地划拨给"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如果真是这种业绩,没有什么值得钦佩的,也没有什么成长空间。原因就在于,它是纯粹的套利而已。当所有这些"干扰"都排除后,最后一种可能性才是"偶然幸运者"。

2014年4月2日星期三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等级文化

传统文化中左棍人格的冲动,个人觉悟的独处和静思

 

在一个传统公有制文化弥漫的社会中成长过来的人,如果不是有读书人"争辩真理"的冲动,也会有愚民牛二"争夺地位"的激情。在个体价值观角度,两者其实完全一致。但是在传统文化视角,前者意味着"有文化的,有功名,以后可能当官"的褒义,后者意味着"无知",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地位的初步界分。这也是一些网民和管理员,过分抬举了"谩骂不谩骂"的"学术地位"的原因。普遍的误区就是,似乎不是谩骂的就是讲理的。因此也就有了用"您"字开始"装逼,棒喝,扣文革帽子(代替谩骂)"的淋毛狗之流的左棍

在这种等级文化的环境中成长的国人,能够象笔者这样做到"独处,静思,孤独不会让我难过"程度,估计不多;因此笔者可以挺自大地认为"象我这样的人不多"。这样环境中成长的"认字人"——>因为知识分子的定义模糊,——>既不见得认识人家的后花园,也不乐意在自已的后花园中耕耘。自已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逻辑整理一下自已已经得到的信息,——>他们认为不逮劲!似乎"没有对手就没有真理",——>是谁给他们的大脑里,埋下了"真理是辩论出来"的BUG?辩论不出来以后,是不是只能枪杆子出真理

因此,那些不乐意在自已的后花园里通过逻辑,将自已已经得到的信息,整理成自已知识,甚至连人家的后花园都不认识,不懂得尊重别人后花园的"人",他们也不会知道人家正在讨论什么命题。这些人到了人家的后花园里,也热衷于无事生非,——>不是真理是辩论出来的吗?不是枪杆子出真理吗?能够乱踩人家的后花园,不就是枪杆子的声明吗?私有权主人把它们象狗一样轰走,不就是"不敢辩论"吗?这些左棍似乎就此掌握了真理,从喊打喊杀的文化大革命找到了理由;再到真枪实弹的宗教战争,已经能够实现无缝过渡

因此,一些网友(读者)将那种跑到人家的后花园里,"装逼,断言,棒喝"者(谩骂并非绝对必要)视为"想讨论",可以说是天大误会,也是对传统文化实质不理解。这些攻击者的真实目的,只是借攻击,体验如何抬高等级,并为暴力革命作"口水手段的火力侦察"。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明白别人的逻辑体系、定义和正在讨论命题;他们甚至根本不明白,自已用来棒喝于他人的某种断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偶尔他们以为是明白时,(张宏良之流自认为明白了马克思主义,这可能是真的),他们就认为那是压倒别人的真理。

在最良性的情况下,"装逼,断言,棒喝"类行为艺术,目的只是为了引起博主和网友的注意,他们自然以为行为艺术越出格,"引人注意的效果越好"。如果他们攻击博主,也只不过是为了引起网友更强烈的注目。因此就形成了血酬的效果,根据中庸的道德标准,他们指望得到50%的恭维。如果恭维能让他们滚蛋,那倒只算是增加了讨论的成本,但既然血酬棒喝可以通过中庸得到50%的真理,这些廉价的真理就鼓励了知识贫乏的左棍,他们就会越来越靡集于任何尚存"恭维"的后花园里,直到把它踩烂为止!此亦"公地悲剧"。

但是无论是在文革气氛的生活之中,还是文革气氛的中国互联网里,我们都无法判定,闯进我们的后花园里"装逼,断言,棒喝"者,到底是否只为了博取廉价的恭维(初期),还是目的为了,想办法封禁掉人家知识园地(后期)?或进为了在锁定"意识形态的敌人"而革命之?他们到底是普遍野狗样的左棍,还是宗教裁判所的同志们,正通过冒充左棍或者网友;但总归是"装逼,断言,棒喝"的方式,试探博主特别是读者的反应呢?在私有制社会中不必考虑的这种危险,却是公有制传统之中不能不考虑的现实;即牛二民粹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