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利比亚事态急剧恶化与该国部落组织的半军事化有很大的关系

半岛电视台创作的利比亚故事
半岛电视台供应的"真相"和现实的差距=轻率的战争
被半岛耍了的国际社会的黑白脸

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方式,就利比亚事件,如果不加对照的话,那么利比亚其时,似乎是乱民四起,卡扎菲躲在他的阿齐亚公园煤山上等上吊。同时却报道卡扎菲的军队穷凶极恶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示威者;等于说军队仍然很忠诚。这种描述本身就颇多矛盾之处,为了掩饰,半岛又创作出卡扎菲招募了大量的非洲雇佣军,(阿拉伯人憎恨卡扎菲的泛非洲化),每日薪水2000美元(高得离谱)。

但是从最新的采访资料看,卡扎菲的雇佣军,是充当非盟大佬的需要,建了一个非洲的难民营,从难民营中的招募(可以理解为廉价劳动力)。新到的非洲军人是空袭后补充的,当此危难之时跑来喂炸弹,有多少工钱,暂时不得而知。考虑到战争是高危险性的社会活动,在主张战争解决时,客观的实事求事的零度报道,是传媒人的基本职业道德。半岛这些人高尚的正义分子,似乎道德并了点儿。

如果全盘照收半岛电视台的宣传,那么干涉利比亚的决策就显得理所当然。仅仅说明,半岛电视台作为一家远地媒体,听众如果不加区别全盘照收,得到的就不是真实的利比亚的信息;如果作为战争决策依据,就有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论出发点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不是急刹车的止错,就是将决策意识形态化,一不做不二休!小错变大错,就可称为正义得义愤填膺了

半岛电视台提供了"很有效"的错觉。第一阿拉伯人全支持;第二卡扎菲疯了;第三卡扎菲政权正在土崩瓦解;第四利比亚人民水深火热,只要显示北约威力,人民就会揭竿而起;第五利比亚人民狂热追求民主,卡扎菲是唯一的绊脚石;搬开了卡扎菲,利比亚就自然地民主了。既然卡扎菲是靠了一些非洲雇佣兵镇压人民,那么发狠炸死一大批,看看还有谁敢挺卡扎菲?

谁会想到西部民众,居然大部分还支持卡扎菲,要跟联军拼命来着?――>事实上利比亚事态急剧恶化,与该国部落组织的半军事化,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反对派,其实是部落组织所致的"冲动派"。半岛台的编辑们,创作了一出文学故事!半岛电视台这次是电视忽悠来一场利比亚内战,死的不是卡塔尔人。利比亚战争最麻烦之处,是居然还有利比亚人愿意为卡扎菲卖命!甚至比反对派的兵还多!

萨科齐可以称,"向反对派开枪的都不是平民",那是否把支持卡扎菲的部落民杀光!?(五十万男丁?),这就保护平民了吗?!如果是从正义的角度看利比亚战争,那是胳膊粗的最正义,奥巴马老爷无疑是当今圣人。但如果是从法理(或者说政治)后果,除了英法这两位还一根筋的样子,其他大国都已经装出了黑白面的角色。俄国总统总理是两个人两个腔,各撒各的尿,管你谁胜谁败左右逢源。

不知中庸的驻利比亚大使为卡扎菲鸣不平,马上给调回本国。美国也马上学会俄国式的外交,奥巴马老爷摇身一变,为萨科齐马后执鞭,"兄弟你先上,俺在后面掩护你"。顺利拿下了卡扎菲,谁也不能否认美国出力占了大头;万一利比来赌搏的手风不顺,奥巴马又可以向卡扎菲一方卖乖,"俺一直向着您呢"。对付国内舆论的黑白脸,奥巴马也是一流的高手。

就连阿盟的秘书长穆萨,见风头不对,也马上现出墙头草本色,"俺们是让你北约禁飞,谁让你们刷卡?你们是贪俺们阿拉伯的石油",总之全是让别人当婊子,自已立贞节碑坊的高手。各各都有墙头草的功能,唯独萨科齐现出了英雄本色,不但超出了禁飞区,还在地面上斩尽杀绝。也许萨科齐并没有真正迈出几步,但所有人都往后退了一大步。萨科齐就算原地不动,也已经一马当先了,"萨科齐,冲!"

2011年4月7日星期四

废除国内外一切条约,是法盲的愚蠢的表现

不可侵犯的主权会死亡吗?
主权是会亏损的,破产的,主权是有可能崩溃的;
"主权死亡"丧失了合法性的标准是什么


由于《联合国宪章》本身在逻辑上存在着自相矛盾的法理缺陷,因此不同文化价值观背景的国家,引用联合国宪章作合法性依据,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仍然是"谁主张谁维护"。这一条无论是长中短线,美国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这是美国自信心的充分根据,美国自已的行为也常常欠检点,这就是美国"霸权主义"名声的由来。

考虑到美国政体本身是国民主权原理的贯彻,如果认为《联合国宪章》的目的是创造世界和平,而不是为世界战国制造分区预选赛的游戏规则。那么可以认为,目前国际上涉及主权的争端,一律以国民主权原理为是合法性根据。如果《联合国宪章》有脱离国民主权原理的内容,应视作该法论述不清的部分。疑法从无,直到达成新的宪章修正案为止 。以下据此观点继续论述。

尽管联合国宪章,也象教皇国对地方封邑的亲切关怀一样,声称"加盟国的主权领土和完整不可侵犯";但不可否认的事实上,如果主权管理不善,主权是会亏损的,主权是会破产的,主权也是会死的。当一个主权自已不能再维护时,还是一个主权吗?"主权不能维护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考虑到主权本身是成本和利益的主体,主权死亡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给大家伙添了大麻烦"。

由于危机也是一种成本,主权死亡的一种情形,就是"严重威胁到大家伙",还是给大家伙(国际社会)添了大麻烦了。出于国际社会自私自利的自卫原则,一旦有一个主权体给大家伙添大麻烦了,国际社会就有了相应的"处理麻烦"的权力,这时侯主权体就不再是独立的主权体了。类似希特勒的侵略,内战中出现的难民,军国主义给邻居造成的威胁,都是国际麻烦。萨达姆政权的合法性就是这样丧失的

特别注意,自卫不需要预警(提倡总是不会被反对的),这是一些迷信主权不会遭到侵犯的人,特别值得注意的国际法原则。所以日本拯救核泄漏,能够控制就是主权内的小问题,不能控制就是国际问题。称苏联是因为破产和切尔诺贝利的负担而主权崩溃,也并非完全不属实。美国不相信朝鲜伊朗等能善用核能源,(阿拉也不相信),除非朝鲜等国家能扛住揍,否则美国是合法的,算不上什么霸权主义。

因此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侵犯"的条款,实际上伴随着"主权体有维护其主体完整性的义务"。这一条义务就构成了很多主权体内部变更时,总是法律意义上有限度的革命,而一般性会承认前任政权的国际条约上的义务。所以当苏联崩溃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权地位,会完全认同苏联当初的国际契约和义务。美国独立时,同样认同一切与英国朝野的合同义务

相反象毛上帝登基时,以"旧社会卖国政权"为理由,废除国内外一切条约,"送司徒雷登",乃是法盲的愚蠢的表现;只不过是闭关锁国的目的。国际条约(国际法的组成)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认为确有不公是可以要求修正甚至废除的;取决于"谁主张谁维护"的成本效益。出于面子理由或者出于"受害者情结",而视一切条约都是不公正的,只能说是出于闭关锁国的目的,别无其他解释。

只有破坏主权完整性依附义务是可以无条件废除的。象北美十三州依附于英王的义务。此义务不废除,就无所谓合法的独立的主权体了。独立的主权体证明自已是合法的主权,不是通过闭关锁国的废除,而是与国际社会平等沟通,承担相应的义务,换取确定的收益。国际沟通所以重要,就在于可以令国际社会感到"你不是威胁大家的那堆麻烦",这个简单的道理,毛上帝登基时,不懂!希特勒,也不懂!

负担成本而得不到产权者,就是奴隶

"谁主张谁维护"是法制的起点
美国有维护他国民主的义务,等同于美国人民有被国际奴役的义务;
谁主张谁维护的主权原则=主权利益不能无偿让渡=做奴隶不是高尚的;

由于谁主张谁维护的原则贯彻,主权体就成了国际社会中法治的起点。主权体通过国际条约向国际社会组织的授权构成了所谓的"国际法"。主权体向国内执法者的授权,就构成了国际上的主体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主权体立足于国民主权原理时,被称为"普世价值观"的西方民主;当其立足于金字塔社群时,象利比亚,就是寡头政治;如果是君权神授的先进性,就被称为君主制或称独裁的极权

但无论如何从政治伦理上定性一个主权善恶,不可否认的实证事实就是,"谁主张谁维护"成了过滤了一切道德高尚的无能小辈的野心家们最现实的质检标准。任何主权都有能力在其主权力量范围内,贯彻其自已的政治意图。当这种主权意图是以法律执行的方式进行时,我们称之为法治;而当这种主权意图是以道德高尚的人道主义方式加以贯彻时,我们称之为人治;又常常称之为法西斯或称奴隶制

主权合法性的申明,必须依靠自已主张自已维护的原则,而不能依靠他国的庇护。这一点实际上是"不得干涉他国主权"的国际原则,在经济学上最根本性的依据;即"负担了成本而得不到产权者,就是被奴役"。主权如果归属他国的,当然就不再称之为"独立的主权",维护主权是必须付出成本的。这样就决定了,任何国家的民主进程,只能自已靠自已,"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因此如果象美国一样,总是负有"维护他国主权的义务",同时"不得侵犯他国主权利益",则等于说,美国有被小国奴役的义务。美国人如此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当然不至于大公无私到做国际奴隶的水平。因此美国之类的国家,如果对一国主权维护提供外援,相当于外国银行的贷款,就算不要求高利贷,至少要追还本金。这样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这些国家的主权,能够持续性地自我维护吗

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干涉利比亚之类的民主推广,有多么愚蠢了;也可以理解,当年的欧洲殖民主义为什么效益极低。大英帝国就是没有拒绝掉今天这类要求美国付出的"民主义务",大英帝国又没有高尚到成为国际奴隶。大英帝国也就只好将世界上所有能够征服的不民主地区,都给派上英国的总督。为了维持这个巨大的推广民主的慈善体,占领了大量的交通要隘,这就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因此一些人指望"西方干涉带来国内民主",甚至以为"三百年殖民地可以推进民主",是对社会进化论的过分无知。寻求西方对国内民主进程的支持,是可行的;类似于海外贷款;但依赖西方推广国内民主,是愚蠢的;将成被殖民的奴隶国家。谁主张谁维护之所以是最基本的主权原则,也就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就在于"主权利益是不可能无偿出让的"。换言之,无私做别人的奴隶,可不是高尚的行为。

了解殖民主义的初衷并不是恶意的,并不是为殖民主义的罪恶翻案;而是警惕今天很多初衷自以为是正义的西方单方面行径,很可能只不过是古老的殖民主义的重现。这就如同了解毛主席这些伟大领袖的错误政策,其初衷并不是坏的,出发点是好的,个人而言道德也可能是很高尚的;――>正因如此,对于今天一些自以为"出发点是好的,个人清廉的"的领导同志的践踏法治的行径,更要百倍警惕。

用道德善恶看主权的良善是愚蠢的。从实体经济学"交换创造价值"的角度,则可以清晰地判明,如果真的有什么人间正义的话,那就是利益上的成本效益。如果说独裁主权政体可以在"重复生产"指标上,甚至拥有超出民主主权政体(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话,在成本控制上就差之千里;最终在成本效益上,越是脱离民主,经济效益就越差,越是要求道德高尚,――>独裁政治自已会迅速破产的。

中国跟美国搞军备竞赛非输不可

国民主权原理下没有“独立”诉求
《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教皇国传统的残余;
西方社会对后进国家的“民主进程要求”,现实不可能满足;
美国强大的力量权重,通过外援构成了后进国家最重要的主权因素;

 

由于尊重地方权益的才称得上联邦,因此“独立的诉求”必定是针对“中央集权的天赋权力”而言。在联邦社会中,因为“平等契约”的主体合作本身并不损害独立,那么在互惠合作的社会中强调“独立”就相当于闭关锁国。而在君权神授“统一的权力”的社会,独立相当于搞抗中央的暴政(未授权),美国独立战争的口号是“No votes No tax”。

中央(谁代表中央?)如果有统一的天赋权力,显然不是出自国民平等的授权,在欧洲是由教皇钦颁王国的领土主权范围。中央“统一的特权”,如果不是君权神授,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这两项都和国民主权原理不符。但是在目前的联合国宪章中,都没有反映出这一法理要求;相反,联合国取代了教皇的位置,“划定了神圣的边界”,入了联合国,便恍惚拿到了武力统一的许可证。

所以“中央集权的天赋权力”实际上等同于“中央政府有权力不惜国民一切代价征服地方利益”,而仅仅要求统一者够仁慈。但何等叫仁慈,却是不成文法的道德依据。实际上相关条款只不过是基督教教皇国遗留的传统,属欧洲国际习惯法在联合国宪章中的残留。因此西方社会很容易用基督教的伦理看待联合国内的主权合法性,又常常套用了目前成熟的西方社会的民主条件,多少有点乌托邦。

问题其一在于基督教并不是国际;其二如果“仁慈”的要求,与内战统一“不惜一切代价”的权力相冲突呢?显然,天无二日的逻辑要求,令二者只能居其一。而在第三世界如利比亚的现实实践中,教皇帝国划定的“疆界统一特权(天赋王权)”与“不成文法的仁慈统一(人道主义)”,和欧洲主持裁决责任(殖民主义)及“第三世界跑步进入民主社会”,这几个要求是根本不可能同时满足的。

因此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条款,最终仍然回落到“谁主张谁维护”,谁能排除对方的抵抗和外界的干扰的,谁就是“有主权”的证明。而所谓的“外界干扰”,美国的承认或者是反对,与美国在国际上的真实的实力含量成正比,不计欧洲盟国,大约相当于60%的权重;算上欧洲盟国,有八九成比例,相信不致于太过于高估。

在美国如此的力量权重下,就难怪诸大小国家,都会倾向于争取靠拢美国的价值观和互利契约。对于小国而言,是由于“独立成本”可能过于高昂,本来就难以负担,靠拢美国做跟班,是自已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办法,典型如以色列。而对于大国如中俄而言,独立固然不成问题,但对抗的成本仍然是难堪其重。客观上说,作为世界领袖地位的美国,比起殖民主义英国是仁慈得多的,更不要提法国日本等国家。

美国不会“亡华俄之心不死”,是因为(与中俄合作利益-征服中俄的成本)远远大于零;而不是美国真的存了仁义天下的好心。事实上美国没有走上殖民主义的道路,美国本身也没有成为帝国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不等于美国没有向中央授权政治),也与这种成本效益比有关。而不是美国没有能力征服全球。美国之不对中国的独立构成威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互利利益,而不是中国令美国害怕。

所以象拉登撞大楼这类行动,只不过是强化了美国的国家主义,将本来打算留在国内自私自利的美国资源,让拉登迫出来跑到国际上“横行霸道”。拉登和朝鲜让美国人愿意付这个成本;同样,中国诸如航空母舰之类的投资,也只不过是让美国人更愿意付此成本。中国拉上俄国,跟美国及盟国搞军备竞赛,也是非输不可的。中国将美国定为假想敌是不必要的,动摇利比亚主权的也不是美国,主要是法国

由于主权实际上是“谁主张谁维护”的结果,而不管主权政治是好人坏人或者道德高尚不高尚,更不管它是用什么办法;外援如美国当然是主权自我维护之中一项可选因素。美国外援这类因素,又常与眼泪的悲情成正比,与嚣张的强硬成反比。卡扎菲立足于国内政治的行为艺术,与反对派台面领袖贾利勒的眼泪相比,处于明显的战略劣势。卡扎菲如果最后输了,可能是输在泪腺欠发达,艺术细胞恶性增生。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市场崩溃通向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市场崩溃转向奴隶制是正反馈过程;
民主之路艰难:类种姓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变是负反馈过程;
美英法"国际打黑"是通往奴役之路的特快列车

西方基督教伦理和马克思主义,仅仅从信仰的道德理由上决断"奴隶制是腐朽的",并且假定"奴隶制一定是强迫性的",回避了历史之中奴隶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强迫性的。尽管奴隶本身也有成为奴隶主的愿望,奴隶主的主观也不全是凶残的。事实上从希腊荷马时代开始,固然有残暴而未受法律制裁的奴隶主,但用一句东方的时髦话来说,奴隶主的出发点大多数是好的,道德上的主流是好的。

如果奴隶制的必要性与市场生存资料供应水平,即市场交换水平成负相关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奴隶制就是市场经济崩溃的相关现象,而与奴隶主的恶意无关;也与奴隶是否抱怨无关。一部分奴隶翻身当了奴隶主,只不过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沦为奴隶而已。该逻辑甚至可以解释军队强烈的等级制(极类似于奴隶制)。原因也就在于军事作为社会成本过分巨大,只有依附于强力领导,才能得到最大生存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市场经济崩溃后,类种姓制度(广义的奴隶制),完全可以看作是如同军事化一样的危机组织形式;用常规化的金字塔应付生存物资短缺的社会环境,令金字塔群体拥有最大的生存机会。但是金字塔群体是一种危机组织,军事性的侵略组织,必须不断地从其他群体(或新的生存领地)获得补充,以克服米塞斯原理造成的整体资产贬值的压力,否则就会呈现为周期性的崩溃。

这样就可以解释市场水平相对较高的罗马-拜占庭的长寿,中国传统王朝的周期性崩溃的短命;以及美国虽然有四百年的历史(算上殖民地时期)仍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而中国才三十年(邓改革算起)就多少有点老态龙钟。同样也解释了象美国这样的社会,用低水平覆盖的方式提供生存保障,避免出于生存目的重建人身依附群体的必要性;以及过高的北欧式的社会主义,导致通往奴役之路的机理

(市场崩溃->奴隶制――>类种姓制度低市场水平)模型如果正确,则指出一种危险性,那就是市场崩溃导致奴隶制,奴隶制作为类种姓社会又限制了市场经济水平的恢复。崩溃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直到整个社会崩溃和大面积的死亡,(中国平均每两百年损失一半左右的人口);而向市场经济的恢复,是一个后进社会的负反馈的过程,非常难以取得阶级性的突破。即市场经济的民主社会有不稳定因素

罗马帝国崩溃的历史之所以宝贵,就在于用血淋淋的历史,明确指出稳定的市场经济之所以崩溃,原因就在于庞大的政府令社会破产。国家作为危机管理的工具,没事打事瞎折腾,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生存成本,"危机管理"本身成了社会生存的危机。随着中产阶级一批批破产,接近资本主义的罗马帝国全面倒退到类种姓社会的水平。这就是历史中的"通往奴役之路"。

反之,当全球化贸易提供了更有效率的比较优势的物资供应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令越来越多的传统社会瓦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渐渐成为民主世界中的一员。米塞斯原理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具有综合国力可持续的优势,令到市场经济的社群(如美国)拥有压倒任何传统社会主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英法今天有能力操纵着阿拉伯社会,向阿拉伯社会中的一员的利比亚,发动外来干涉。

但是这种干涉,在加大了美英法的财政负担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整个地球社会的"自卫成本",也令阿拉伯式的部落社会(不要忘记了印度也是类种姓社会形态,还有俄罗斯,东方帝国……)的金字塔式的"军事化组织"有了合理性,从而强化了向市场经济的负反馈特性,增加了向奴隶社会崩溃的正反馈的可能。如果美英法自已也因为人道主义而破产,难保美英法不会步罗马帝国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