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奢侈品热是关税惹祸;
欧洲的经济生活水平不算高;
汉堡包中的基本食品和服务价格指数;
鸡蛋是全世界通用的基本蛋白质价格指数;
中国进口奢侈品的价格高,是关税惹的祸,而不是西方一些经济学观察者所以为的,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如果把关税降下来,中国城市奢侈品的价格,就会降到与东南亚首都差不多的水平。小农意识的小鸡肚肠,有时侯很难理解"适得其反"的经济学规律。一般都以为奢侈品这东西是浪费钱,加多点关税补贴国库没啥不好。实际上却是把国内购买力(生意)往国外赶,仅仅多收一点点关税。
用汉堡包和当地估计工作收入的衡量,欧洲的答卷也并不出众。这次在伦敦的感受,就是质次价高生意谈,居然还不降价!英国目前的失业比较严重,房价近三年来虽然有所下跌,但近十年来涨了一倍,伴随着物价指数的一路上涨。显而易见的,英国人多少学了日本和香港的金融炒地产的"成功经验"。回想起来,英国为什么不加入欧元?不就是因为英国需要印英镑支付高福利,不能忍受欧元财政约束吗?
用汉堡包的价格计算英国人的收入,尽管近十年来的工资稍有上升,(失业也上升了,国民收入没有增加),从十年前600个汉堡降到不足400个,比美国人穷得太多了。法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富国,人均月汉堡一直保持在略胜于上海的程度,约3-4百汉堡。德国人就明显是富国,月工资达汉堡1000个,但一般体现为家庭收入。值得强调的是,欧元区建立前,德国人更富裕,欧洲猪国更贫困!
用汉堡包的价格对照中国公知崇拜的欧洲,欧洲的答卷真的不怎么样。北欧的国家拥有远胜于南欧的自然资源条件,实际经济产生甚至略逊于南欧!南欧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比今天中国东南城市好多少。以中国的资源条件,如果真的采纳北欧的福利社会,恐怕只可能复制朝鲜天堂。很难想象,希腊帐面GDP人均两万多美元,雅典生活比曼谷好不了多少。中国就算真的GDP冲万美元,生活说不定反而更糟。
笔者不吃麦当劳,巨无霸同一国不同城市的价格也不同,还有促销大减价之类;所以仅仅走马观花的粗略的感性对比。巨无霸价格之所以有参考性,就在于它的原料基本本地取材,工艺质量和毛利也差不多,综合了当地的"原材料+税收+基本劳动力成本"的价格因素。中国的巨无霸实际上超过一般消费能力,因此有大量借口的特价,在美国没有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另外参考的还是鸡蛋的价格。
与肉类和奶类不一样,鸡蛋是全世界最广泛的蛋白质摄入产品,鸡蛋价格比谷物和肉奶更有参考性。蔬菜与当地农村的比例和农村劳动成本有关,也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蔬菜和水果缺乏一致的参考标度。必须指出的是,笔者观察到的中国肉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几乎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以华南而言,比气侯条件相似的东南亚还要便宜。恐怕是中国农村经济和菜市场比较发达的成绩。
欧美社会的谷物主要是饲料粮。法国人吃的面包,与中国人吃的点心的意义差不多。因此谷物价格缺乏对比的价值。鸡蛋就不一样,欧洲人的早点主要是鸡蛋,东南亚人少吃奶制品,以鸡蛋为主要蛋白质。印度人很少吃肉,没有鸡蛋的话,印度肯定不需要计划生育。阿拉伯人的鸡蛋消费量也比肉奶比例高。因此鸡蛋相当于比较基本蛋白质的供应价格。这里又要称赞中国的菜市场,鸡蛋价格几乎是最便宜的。
所谓"中国的蔬菜和鸡蛋价格是最便宜的",是以笔者长期生活的东南沿海城市而言。实际上笔者在西部与北方内地,特别是农村中的价格观察,发现这些经济落后,收入更低的地方,实际上的基本消费品价格,反而比东南沿海更高!但即使是条件最差的黑龙江和宁夏,也不比东南亚国家更贵。除了菲律宾的的鸡蛋价格稍低一点外,东南亚连同印度和越南在内,鸡蛋中的民生,都不比中国更出色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