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老人社会中的老人政治的维稳心态和动乱的悲哀

年轻人有牛二,老年人也有左棍;
忽视社会"公有制—>私有制"的"列国托古改制";
老人社会中的老人政治的维稳心态和动乱的悲哀;
"看衰中国"不是西方人的诅咒,是中国人的公识

人性之善不在于年轻或者是年长。年轻人之中有牛二,老年人之中同样有左棍。在一个纳粹化趋势的社会中,红卫兵这类年轻人是作恶多端的暴徒;在一个私有制趋势的社会,年轻人也是自觉开明的群体。老年人的保守,无所谓先进与落后,只不过是"惯性"在社会中的代名词。对于滑入深渊过程中的社会,最后一个罗马人式的老人当然是社会栋梁,但在私有制进程中他们的观点立场,一般就是比较左。

忽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是从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历史牛皮主义的乌托邦。这种社会观念之顽固,以至于现代几乎所有改革或革命,几乎都是套在"复古"的面具下的维新。象明治维新的口号是"王政复古",欧洲革命被称为"文艺复兴",今天东方所谓"孔儒复辟",甚至连里根革命也被称为"保守主义",意即恢复自由主义传统;此保守主义却殊别于英国19世纪的保守主义!

但如果从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客观事实,那么这种"托古改制"式的所谓改革,如果不是被传统文化势力偷换概念,重新回到改革前的、甚至是更糟的公有制水平,就是从改革到利益庥团达成平衡之日起,就重新开始了通往奴役之路的回归。这一过程今天已经明显出现在里根革命30年后的美国,而美国的左派洋五毛却声称:"这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清算"——>里根是新自由主义吗

如果明白人类社会的进程,是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发展,那么对于一个私有制进程中的旧式社会来说,老年人作为过去的时间记忆,必定表现出更大范围的左倾和保守,(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左倾",有时又被视作"激进",如"左倾机会主义"。这就是万能的哲学!),而因为其老而无力,行为就表现为嘴巴上的强硬,既得特权上的顽固,对于社会变动的恐惧,但为了避免变动而倾向于温和的政治手段。

这种所谓维稳的老人心理,今天也非常明显地体现中老人化的东方和老人政治的中国。如果把父权制度的社会视作老人化社会的源泉,这种惯性于时间陈旧记忆的老人化社会,既会表现出父权社会的集体主义式的集权倾向,令到领导人(一般是老人)的错误不可能如私有制的权力一样,关在纳税人的监督或者是私有权益的笼子里,也会因为其停滞的"维稳",而令其政策必然存在的错误累积成堰塞湖

停滞的老人社会中的老人政治,它们的维稳中这样那样的所谓"调控",未必能推迟堰塞湖的爆发,但必定令爆发更具毁灭性,也因此导致历史上所有父权社会的崩溃,也导致东方新帝国短短六十年之中,从毛主席的大跃进到文革,从计划生育到今天综合性的社会危机的巨大动荡,——>崩溃不就是动荡最大化吗?巨大的动荡恰与维稳初衷相背,越是维稳越是动荡的客观规律,恐怕是老人政治的大悲哀!

一些公害知识分子,口口声声指责"西方唱衰中国的预期落空"。他们至少忽视了两点,第一对中国社会前景的不良预期,不是少数西方人士的唱衰,而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包括往海外跑的官员,包括怨声载道的平民百姓,也包括这些老年公害的共识,否则他们为什么要害怕呢?如果不是有不良预后的共识,你试试唱衰美国,看美国人在意不?明明只是看衰中国的共识,却被称为"改革的共识"!

第二,毁灭是一个趋势而不带具体日期的预言,在毁灭的灾难发生前,这些公害就总是"对"的;就象我们预言公害跳楼会死伤,公害坚信我们"唱衰公害跳楼会没命"——>至少在公害知识分子断气以前,公害分子总是"对"的;至于灾难发生以后,这些公害知识分子的所谓"对与错",还有意义吗?今天王英雄和薄夫人的案发了,当初吹捧重庆英雄主教的毛左们,是对还是错,还有意义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