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富差距”的福利主义相悖于“消灭贫困”
庇古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和北欧福利社会的共同点;
福利主义有很多理由,假如单纯从文字的表达而言的话;从毛主义明帝国或者西班牙帝国的“斩断资巴主义尾巴”,实际上是消除工商业成长所带来的政治竞争对手的政治实用主义,还是从中世纪基督教社会“避免魔鬼勾引”等等,福利社会简直就是无穷无尽的理由。但是从天无二日的逻辑条件出发,也可以认为福利主义连一条成立的理据也没有。
即使是从最具学术性的庇古式的“少一点效率,多一点公平”而言,本身就已经明确无误地构成了多逻辑系统,明摆着就是伪科学。作为“改良的马克思主义”的庇古,是欧洲现代福利社会的祖师父,错误在于将“公平与效率”两者对立起来,又将“公平与效率”和私有制割裂开来。这一套把戏在北欧资本主义背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国威力的监视下,虽然是造成停滞,还不至于东方式的尸横遍野。
与希特勒同时代的庇古教授的经济学,是需要用“均贫富的公平”为号召的“经济学”。“消除市场经济造成的贫富差距”,是庇古教授与马克思主义共同的政治口号。不要说在民粹泛滥的三十年代,就算是在今天少了许多愚昧的21世纪初,“消除贫富差距”政治意识形态化也是难当其锋的民粹号召。以至于连“极右”茅于轼老师,也没有仔细考虑庇古那一套,是真的消除贫富差距,还是适得其反?
历史和现实之中,所有立足于“消除贫富差距”的主义和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地在陷入极左暴政的深渊而不能自拨,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希特勒,墨索里尼,毛主席,斯大林,波尔布特……,包括了一切“左”的分子党们。原因就在于,消灭贫富差距或言“均贫富”,既可以通过让穷人变富,却也可以通过让富人变穷。相对而言,“让穷人变富”可比让“让富人变穷”难得太多了,于是乎……公平吗?
回头再看看今天中国社会里上窜下跳的民粹良心分子们,不知他们有没有意识到,“消除贫富差距”实际上是极左马克思主义的同类宣言。西方在讨论同样的议题时,用的是另一个提法,“消灭贫困现象”,——>这样就避免了“更容易的”,加点税就让富人变成穷光蛋的公平手段了。贫困现象消失了,穷人消失了,可能还有一些比尔盖茨一样的牛人,却至少没有伟大领袖搅和;难道世界反而不公平吗?
庇古式的政治经济学(福利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立论依据一模一样;在于对以下几个现实问题错误认识:
1)贫富差距是(公有制特权)行政垄断的结果,还是私有制的结果?
2)市场经济(私有制)是消除了贫富差距,还是制造了贫富差距?
3)公有制没有贫富差距,“世袭权贵地位差距”是不是差距?那个更糟糕?
4)人类社会发展,到底是公有制发展到私有制;还是私有制走向共产主义?
5)美国的(贫富+权贵)差距大,还是朝鲜(贫富+权贵)差距大?
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归结为一个问题:是公有制更有效率,还是私有制更有效率?是生产创造价值?还是交换创造价值?只要深入读一读凯恩斯和庇古的著作,就会发现,这些人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他们真实的主张是“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当然是不可能的;其尝试本身,就是社会的退步和停滞。这就是西方60-80年代盛行的福利主义的尝试,和今天仍然存留的北欧福利主义。
庇古实际上也意识到了“私有制更有效率”,却没有意识到,此等义于从消灭贫困而言,私有制也是最有效率的。庇古也和凯恩斯一样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政府干预和通货膨胀创造了就业和经济增长,而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创造了就业和增长。在自由市场中,劳动价格会节节攀升,劳动者就业收入就会节节攀升,劳动者的积蓄会转而成为消费或再投资的资本,贫困就给消除了,贫富差距也就被消除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