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保值储蓄不可行

不应因负利率对存款加息
存款利息是商业银行与存户之间的“私事”,不允许央行插手,更不允许政府插手;
央行加息,贴现,公开市场操作,提准,和中国特色的贷款额度;
存款付利率根源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不改,对存款加息无意义;

 

目前舆论中“存款加息”是不正确的。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泛滥,那怕是负利率,也是不应该对存款加息的。原因非常简单,有存款的是公民,没有存款的也是纳税人。从道义上看,绝没有让没存款的(一般是农民)补贴有存款的。从产权角度上看,存款是存户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关系,和中央银行没有什么相关,跟政府更没有相干。

银行是国企并不能改变是“个人存户与企业的关系”,因此要求政府给存款政策加息,就是政府(收的税)补贴商业银行给部分纳税人。至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没有这个理。如果是从计划经济的角度,小奴才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单独给自已加息呢?但是银行出于经营理由,给存款加息,本来应是经营权限内的。但是在中国,又是给“中央计划,中央监管”起来的。

一般说的加息,是指央行对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后,理论上商业银行如果信贷过多,或贷款利息过低,就会出现高能货币缺口。提高存款利息吸引存款是惯常的办法,但在美联储出现后,提存款利息被作为不正当竞争,被禁止了。目前在美国一些州,甚至禁止银行给存款的利息。就算是向西方目前的方法学习,也没有给存户加息的道理。

银行如果不想遭遇挤提,就需要向央行贷款,央行就收取一定的利息(贴现)。如果银行信用继续下降借钱还钱,就再次贴现,相当于惩罚性利息。但再惩罚也是利息,距离破产远得很。从来只有银行被挤提破产关闭的,几百年来没听说过全世界有银行因为利息亏损关闭的。银行缺钱,只需要向央行继续借钱就行了。而这个过程并不在量化宽松QEx的范围,后者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

所以不要说中国有货款额度的问题,就算是在美国,只要是是凯恩斯主义之下,所谓的央行加息(提高贴现率),主要作用是国债市场,而不是贷款额度。央行(美联储)可以随时加息,已发行的国债的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加息就令到国债出现抛售,即银行宁愿抛出国债套取现金,也不愿意从央行借钱;这样就收紧了流动性。反之,减息就增加了流动性。

因此美联储发现,直接从公开市场购买国债,可以起到减息的作用,将央行手中的货币释放进市场。反之,央行卖出国债,相当于加息。所以美联储调控美元流动性(根据通货膨胀等指标),最简单是公开市场操作,其次是加减息,几乎不必用到增减准备金。但是这种美国式货币调控(基于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要求有完善的国债市场,包括国债期货市场。却是中国没有的。

这样就中国向美国学习货币手段,(不是货币政策,中国的凯恩斯主义比美国强烈得多,而且各级政府预算完全不受监督),却没有了国债市场,什么公开市场操作,什么加息减息,全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于是周小川同志手上的家伙,就只剩下提准备金,还有就是美国人从来不知为何物的“贷款额度”,即计划经济配给式的“贷款”。

无论负利率的原因是什么,(那怕是凯恩斯主义),钱太多就是钱太多,负利率就是负利率,单纯补贴存款人的低利率,只不过是更进一步的计划经济,有害无益。钱太多就切断太多钱的来源,中断凯恩斯主义。中断凯恩斯主义就不是补贴存款人的负利率,而是提高对贷款人(如炒房,如国企坏帐补贴,如出口导向)的利息。货款利息提高了,中断低利息的货币宽松政策,负利率自然就改变了。

这就仿佛一条船漏水,应该补漏,而不应该一味扔人扔东西下海。前者可能救这条船,后者无非是一些人迟一点死。说这么多,是希望一些“市场人士”鼓噪对居民存款单向加息消除存款负利率时,要先了解一下,加息和“存款利息”虽然都有一个“息”,但和“休息”“安息”的区别,大概是一样大的。要鼓噪民粹良心不是不可以,建议稍微有点点常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