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政府监管降低公共食品安全

极度恐慌:水,空气,可口可乐……或有毒
行业监管降低公共食品安全;提高公共食品价格;
监管越强,假货越多;完全监管,黑市兴旺;
台湾人也是人,一样有蠢人;甚至还有林光常!

行业管制无助于商品质量的提高,反而因为行政驱逐了并非劣质的边缘产品,因为减小了供应构成事实上的垄断,原高档品升级为"劣质奢侈品"的同时,为劣品替代正品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尽管整个过程不完全类似于货币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但实际市场占有效果就是,初衷本意是"监管提高商品质量",结果成了大大扩大了危险的劣质商品的占有率和收入。所谓黑社会也是这样来的

行业管制或者说"政府监管",根本无法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更无助于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通过政府监管可以提高竞争力的话,那么产品质量最高的就不是日本德国美国,而是苏联法国毛帝国之类。后者的计划经济"监管"成分远远超过前者。真正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是企业品牌经营的可持续性的利润,针对市场需求的利之所在,也就是产品技术提升和产品质量等竞争力真正的进步。

政府的监管越强,假货在市场中就越猖獗,――>只要还有市场。就算是在朝鲜完全的计划经济中,黑市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彼处根本无所谓真品伪品,有卖品就有人买;俄罗斯改革之初时,中国垃圾产品往集市中一摆,就总是有人买。这就是政府监管的结果。当彼时,还谈何"产品质量"?短缺到如此程度,有东西买到手,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不知胡乱"政府为什么不监管"的脑残人士,想过没有?

因为政府监管而在无意中制造出来的假货伪货,至少占了所谓食品安全的99%以上,如果不包括国家级中科委金牌技术进步的蛋白粉之三聚氰胺之类的话。但即使是在如此程度上,今天所谓的食品安全也近乎于是竭斯底里,绝大部分是自已吓自已,除了为炒作的记者卖得几个格子钱,可以说对谁都没能好处;如果不包括训练了脑残的智力,也算多少有点社会效益的话。

脑残的不仅仅是大陆,还有今天台湾的所谓塑化剂。这些食品安全之类的炒作闹多了,笔者懒得再去再当一类专家,不想再去研究塑化剂的之乎者也。仅仅是从公开的"塑化剂"致毒性的台港报告来说,在笔者看来,除非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实验统计资料,否则几乎就等于说,塑化剂是无害的。与此相同的还有炒得莫名其妙的苏丹红,膨胀剂之类。

台湾方面的炒作也是挺厉害的,能够炒作出林光常这样的大仙的台湾媒体,大概是只喝白花水吃素的。耸人听闻的质问:"台湾人竟然给毒化了三十年而不自知",反过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此毒毒了几千万人三十年,还没有确定一个受害者"。如此剧烈的毒性,比白开水差远了。正常人一天如果喝了超过八升白开水,还会水中毒呢!氧气更厉害,如果一个人在纯氧里泡一小时,会碳酸中毒!

香港浸润大学(浸润会带了医院还办大学?)的生物学,也象苏丹红那次一次,拿小白鼠做实验;也同样不出所料得出"塑化剂可能致癌"说。不过这次比苏丹红的实验还臭,连致病的安全用量也没有谱。苏丹红那次,至少拿出实验依据:按小白鼠用量和时间,成人一天吃三大汤匙苏丹红,坚持三十年的话,有20%可能得癌症。类似的实验还证明可乐毒性更大。瘦肉精的故事其实与此相同

至于西瓜膨胀剂、染红素之类,想来西瓜旺季时,瓜价钱特便宜的时侯,有一大帮子奸商,不去挑点便宜好瓜卖,或者储藏到反季节卖个高价;却开了一个流水线,技术特高超地上膨胀剂染红素之类。至于到了反季节时,做高价反季节果品的商家没几个,万一给食客发现这等不赚钱的勾当,商家不知乍逐利去?要说完全没有这种脑残,阿拉不敢包;但如果是成行成市干这种赔本买卖,人性本私论,怀疑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