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注册表"型数据库的衰落,就是IBM的衰落;
信息革命的必要条件:美国政府没有挽救IBM的衰落
微软Windows的兴起,并不是IBM的衰落。IBM衰落的核心是银行和国防应用为主的大型数据库。IBM为了保证大型机/数据库的垄断利润,主动放弃了个人计算平台的标准,培养了日后的wintel联盟。但只要IBM垄断的结构型数据库,仍然是美国政府和银行管理数据无法摆脱的工具,IBM的垄断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也就相应地带动大型机销售带来的高利润。但是结构型数据库却被关系数据库取代了。
完全依赖政府采购带来的垄断价格的IBM,一套普通为结构型数据库配装的的IBM大型机,在80年代的打包价格是一亿美元!每年的维护收费是三千万美元!即使是用作"小型化"的As400,系统单价降到十分一,仍然超出了绝大部分企业新兴部门的采购能力。客观上反而促进了对(SUN+ORACLE)解决方案的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翻,还可以一点点地把IBM结构数据加的资料,重新组织进关系数据库中。
为了争生意,IBM甚至主动用DB2完成数据转移的工作。IBM的大型机部门,成了不断减价收取维护费的夕阳部门。但IBM长期雇佣的政策,就留下了37.5万人的冗员编制!美国久经考验的工会组织,甚至在IBM衰落的过程中,仍然让IBM为减薪和裁员,已经付出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补偿成本。美国里根等政府迷信资本主义自由化,没有象护持三大汽车公司一样,为IBM这样的国宝提供任何财政补助。
除了IBM员工的高薪,没有听说过IBM有什么奢侈的富人。代替IBM崛起的Sun/Oracle,却出现了Oracle大股东埃利森钱赚得太多了,买了苏联的战斗机玩,造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游艇这类完全合法的私人"丑闻"。那么是否可以说,IBM有几十万远远超过同类从业者的,由工会组织起来的劳动贵族,Oracle只请了几千名工程师,成就了埃利森这样的巨富。试问那种模式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更大?
简单称"结构型数据库落后",也是不客观的。Windows的系统对象管理,用的就是金字塔型的结构型数据库,即著名的"注册表"。注册表是通过不变的索引,把需要储存的对象内容(控件,大部分是名值对)按某种规律(如字母顺序)分类排列成一字长蛇阵。这样布署的处理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调用时不必再设查询条件。在关系数据库中,复杂的有效率的查询语言SQL本身就是一门专业。
所以理论上金字塔型组合的结构数据库,不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查询条件,也就象计划经济不需要基层自主调整买卖交换的要素,直接由中央发出指令,提取相应的数据(经济中就是资料,材料,物料,人力),应付对中央系统的服务请求。(在计算机系统中,就是"服务器-工作站"系统模式)。这样就不需要有专门的针对查询优化的数据库管理员,正如windows个人电脑,不需要查询服务员一样。
但是金字塔型数据库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普遍深刻的体验就是,一旦注册表完蛋了,windows就要重装了!对于银行和国防的系统来说,"重装IBM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即使是从效率上看,表面上是不需要SQL查询提高了效率,客观上就不能够对存储的信息作有效的清理。"能够迅速找到确定的资料"的代价是"没用的资料越来越多"。windows的注册表有"成长性",恐怕是人所共知的。
金字塔型的结构数据库的所谓优越性的,就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无比的优越性"一样,只不过是直观中的想象。并非完全没有适用的环境,而是其适用的条件是有限制的。关系数据库本来是为了应付一些名值对不能直接表达的,放在IBM数据库单个"存储室"中的,用分类表分别表达的较复杂的数据类型。当数学家们证明,通过关系连续可以完成金字塔型数据库全部功能时,IBM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