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相对的开明派实际上是慈禧,而不是光绪

三权分立仅仅是专制的一种行政手段
侵华的日本是"国会普选,内阁政治,三权分立"的国家
明治维新不是君主立宪,百日维新不是进步运动
日本帝国政治体制近似于罗马-拜占庭帝国
侵华的元凶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天皇

在明确了民主社会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国企,等等)必须来自于PrivateRight的授权和监督,以及随时的反悔甚至将其取缔的天然权力以后,而仅仅在形式上类似于授权得自君权Throne/sovereignty的贵族Charter特权以后,就可以了解什么是政府的权限,什么是国企的组织授权,什么是国企的私有化,以及最终什么是企业。也就了解为什么美国如此大的幅员能先天性为民主国家,是多么地偶然性

传统文化习惯中常常把君主附属的行政机构的任命,与君主把诸如行政、司法权等权力分别授予某些部门混为一谈,而把后者称为"三权分立"(如英国,日本,德国),而把前者称为专制(如法国,俄国,明清帝国)。如果把任何来自君权神授的Throne/sovereignty都称为专制的话,"三权分立"是专制的一种手段,君主朝纲独运也是专制的手段。不能把前者称为民主,而无论君权细分成多少个部门。

英国真正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民主政体,是始自克伦威尔革命中击败了查理国王的勤王军,确立了政府向国会Parliment负责,而不再成为英王的授权组织。尽管其后乔治三世的国王之友有所反复,但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君主成为政治的橡皮图章,而不是国会成为君主私党的橡皮图章,至少意味着英国政府的治权,不再是来自于国王。至于美国则自独立战争胜利后,就已经摆脱了王权对政治的控制

中国对日本历史的误解,就是常常以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建立了资本主义,又以为光绪的百日维新要建立资本主义而被保守派所阻挠。实际情况却是,日本明智维新与德川幕府的改良如出一辙,都是开明专制,允许基层在传统的charter控制以外有私营企业的成份。用天朝近三十年的话来说,就是"改革开放"。所不同的就是,日本明智维新是全面否定藩府的寡头charter权力,全部集权于明治天皇治下。

而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所引入的资本主义成分,绝不比光绪皇帝打算搞的维新少。但中国却本来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仅仅是在李鸿章开始才出现了"改革开放",光绪的所谓"百日维新"却是要向日本学习,全面否定基层开放,而再次搞中央集权。无论是清朝基本情况与日本不同,还是光绪本来的政治目的,即使是与开明专制而言,都是背道而驰。因此当时相对的开明派实际上是慈禧!而不是光绪

同样,如果是以"选举,普选"来看日本的话,那么令人惊奇的历史事实却是,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因为日本在1920年的《普选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歧视地,不考虑财产限制,向全体国民授予普选资格的国家。一年后才被美国超过(妇女得到选举权),两年后才被英国超过。按照政府是"普选多党制"标准,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不是一个君权皇帝的国家,而是一个"民主政府"的国家。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仿照英式的,日本的国内法和体制也是依照英式的,但如果按照PrivateRight的标准衡量,日本的民主不但是极有限的,日本的政权也主要是来自君权神授的天王制,而不是君主立宪的英国民主制。旧日本不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而是一个天王在世系财阀拥戴下的中央集权的旧式帝国。所谓民选的议会和政府,只不过是天王政策的橡皮图章!日本更象查理二世的英国或霍享索仑帝国

明治宪法把日本军队直接置于日本天皇的控制之下,国会和政府仅仅具有军费法案上的审批权,同时还受到天王敕令辞职的控制。如田中义一政府因为不同意在满洲的前进政策而在事实上被裕仁免职。日本军部和满洲朝鲜实际上是直接隶属于天王控制,类似于罗马军队和埃及直属于罗马皇帝控制。日本政府和国会的权限也不比罗马帝国元老院更大。侵华和二战元凶的无疑是日本天皇,而不是日本政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