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不是殖民掠夺的资本

英国殖民者缔造的孟加拉大饥荒
孟加拉纺织业的衰落与资本流失和低关税无关

英国殖民资本输进大量白银废旧金属,迫使英国放弃金银复合本位;
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不是殖民掠夺的资本


亚当斯密的时代是北美闹独立,印度还没有真正并入英国。英国刚接手孟加拉,就因为(英国本土进口替代对欧洲出口+包税权拍卖竭泽而渔)等政策,搞出了饿死近一千多万人的大饥荒(1943年是另一次)。不能说英国特擅长制造饥荒,早在英国征服印度以前的18世纪初,德干高原到南印度就有另一场大饥荒,同样死了千万人。但在本来富庶的孟加拉频闹出饥荒,显然与英国殖民者的恩赐有关。

马克思主义者用《资本论》所谓"殖民主义者掠夺资本",似乎解释了孟加拉的大饥荒,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对孟加拉勒索白银资本竭泽而渔,累计达一亿两白银之巨!再声称殖民主义者控制了孟加拉的关税,所以英国工业革命的廉价编织品冲垮了孟加拉的国内市场。马克思最后引用Histings向英国国会求救的信中的话:"孟加拉纺织工人的尸骨,染白了孟加拉的土地"。顺便提提,当时殖民者全是基督徒。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必须在假定《资本论》是正确的前提下才是成立的。这样就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本来的立论:"私有资本的殖民主义,侵略劳役了第三世界的人民,得到了资本主义革命的资本积累,促使了工业革命,同时让第三世界国家落入贫困"。这样就构成了资本家的原罪,也构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原罪。这种资本原罪很合基督教文化的胃口,也很合印度人的胃口,却不是事实。

实际上从孟加拉获得的白银,并没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而是统统跑到了英国土地行业炒地产了!同时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而令英镑放弃了金银复本位。从英国收来的所谓"资本积累",除了让英国下层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宪章运动中"给口饭吃",可以说对工业革命是什么用也没有,等于白白输入了一堆称为"白银"的废旧金属。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不是殖民资本。

英国工业革命的廉价编织品冲垮孟加拉国内市场,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直到1800年以后,英国纺织品才开始竞争孟加拉本地的产品。如果说英国殖民政府蓄意消灭孟加拉的编织业,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产能,用行政手段打死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从英国的角色上说是说得通的,但是从东印度公司的利益上是说不通的。因为东印度公司没有拿英国一分钱,而垄断着的印度业务,就是靠纺织品赚钱的!

最后"一亿两白银的资本流失导致孟加拉工业的萧条和印度贫困",必须在亚当斯密重复的古老信念"资本积累是工业革命的血液,重金属是货币资本的本身",这两个前提都成立的传统观念中才成立。而实际上工业革命不是靠资本积累,货币本身也与任何"锚"没有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论》中引用的亚当斯密的"金银资本积累"的概念,从经济学、货币学等任何科学角度看,都是错误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晚清在甲午战争和辛丑的短时间中,先后损失了近四亿两白银,另外负担了三亿多两的债务,但晚清没有闹出大饥荒,在关税极低(控制在各国手中,作为赔款的抵押,因此晚清不同意提高关税),反而创造出近代中国最繁荣的经济发展时期;这是一个低关税、"大量资本流失",没有中央银行,没有成熟金融服务的,完全是放任自流的时期的经济繁荣。

另一个例子就是法国。法国在普法战争后,要向德国支付六亿两白银当量的赔款,同样将关税抵押给德国,直到赔款付清。同样是大量的"资本流失",同样是低关税,同样也是迅速恢复,并得到了法国近代史中速度最快的增长,迅速地成为德国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对手。这些例子都足以说明,尽管英国殖民者对孟加拉的掠夺,确实是孟加拉一度衰退的重要原因,但却与"资本掠夺和低关税"无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