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竭斯底里的文革喧闹;
文革的食品安全吗?质高量?价廉吗?充分供应吗?
市场经济让食品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
无论是吃得膘肥肉润的大小老爷们正在哀叹"食品越来越不安全",还是大小公知们奋笔疾书"市场经济加大贫富差距",潜台词都是"毛主子的文革时侯食品最安全""没有小偷小贼,治安最好""人人有窝坑住""没有贫富差距""当官的没贪污这么多钱",……,总之就是公有制文革才是天堂,现在的社会毛病都是市场经济搞出来的,"政府为什么不管""为什么不狠狠管""为什么不打黑"……
朝鲜是文革中的小影子;但就算是乌有之乡的孔庆东老师,也只是说吃得胖胖的,在北京替朝鲜人民免费饿死很幸福,暂时没有看到孔老师们真的想偷渡到朝鲜去。至于那些一味咏叹文革最天堂的大小老爷们,至少在今天表忠时,谁也不敢明说回到文革去,更不要说移民朝鲜了。但当更大量的公知在骂社会"世风日下""政府为什么不监管市场"时,他们实际上要的,只不过是大跃进!只不过是文革!
没有言论自由时,要争言论自由,(正确);有了言论自由时,大多数公共知识分子,却是附和着愚民的民粹论调,大脑急转弯地指责市场经济,指责私有制"没有公共利益",忘记了市场经济为他们今天带来的一切,把尚存的公有制造成的危害归咎于"私心",指责政府为什么不把一切行业监管起来(良心分子的嘴巴除外),为什么政府不搞计划经济?政府为什么不最廉价地供应奢侈品为人人有份?
幻想公有制供应价廉物美的食品、药品和医疗时,就忘记了国企垄断的老虎们,是如何地质次价高。当国企垄断被削弱,开始学习夹起尾巴做人时,公知老爷们就幻想公有制最物美价廉。有时他们和乌有之乡的毛左狗咬狗,但在攻击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立场上,至少是志同道合,大不了是革命手段上有一点点分歧。但是公有制真的没次品吗?今天偶见的山寨"有毒"产品,真的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吗?
文革的食品和药品,留在笔者的记忆中是低劣的,缺衣也缺医,缺药也缺吃;全国粮票与人民币同价;连猪肉面粉都要凭票供应。文革食品更不安全,大概拿不出检验报告。在那个年代,食品是国企和领袖的的大恩大德,想死的傻逼才不要。一来是肚子饿,二来谁怀疑食品不安全,就是怀疑主席要毒死你。谁敢说出来,肯定不会被毒死的,现行反革命分子连饿死的机会也没有,游街示众后就被升仙了。
比较准确地反映文革时期的食品卫生水平,是当时发生过多少起食堂食品中毒。(笔者亲闻至少十次)。在基本食品也要凭票供应的时代,食品工业是谈不上的,自然也谈不上多少添加剂。不过当时就已经有着对添加剂的恐慌,"糖精会致癌""味精(谷氨酸钠)会致癌",也象今天一样,有着无名的恐慌。今天的肉类已经足够便宜,甚至在酒楼中,只要厨师有点点水平,也没有必要再用味精加味了。
ps:恶心食品工业的记者,不知有没有见过文革时期的食堂厨房?
至于真正致癌的硝制品(腌制),反而是逢年过节的美味。象笔者小时侯很喜欢吃的"咸虾酱"就有很高的亚硝盐,是强烈的致癌食品,(现在不敢吃了)。但在当时条件下,一来有多少人真的因而致癌,没法子统计也就相当于从来没有存在过,二来能食用的量很少,致癌大概也没有到中毒的剂量。反而是改革开放后价廉物美了,有些先富起来的人放开肚皮,真的致癌的就多起来了。如广东的鼻咽癌。
类似的还有食用油。无中生有的所谓转基因油有害先不说它,所谓地沟油好象很大事似的,但是从危害健康的角度,还比不上家里热榨的猪油。文革时吃的就是这东西,花生油是要走后门买的特供。幸亏吃得也不多(猪肉要凭票,限量),对身体的损害还不算大。改革后农村很多人家仍然习惯吃猪肉,量大得多了。结果中风心脏病之类的富人病,反而高发于农村地区。这就是文革天堂时侯的食品健康水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