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西方技术引进没有改变中国后发劣势

美国通往奴役之路与后发劣势的治乱循环
美国南北战争后通往奴役之路的正反馈;
西方技术的引进带来的进步和落后;
西方技术引进没有改变后发劣势

当基督教沙文主义者(拜上帝教)和怪胎民主派,强调脱离私有制的自由(正义)时,他们实际上是把民粹绝对化了,而忽视了无论是在现实和历史中都不缺乏实例的现象,即当产权的不确定性成本增大到超出产权所能带来的利益本身时,私有产权就失去了私有的价值,民主就不再是适合于当期社会的最优化制度。而无论导致私有产权价值失效的原因是自然界的灾难,还是由于社会本身的民粹动荡。

美国因为自殖民地时期就积累的相对平均的私有财产,令美国一直没有旧大陆和南美洲的民族共同体所无法避免的,承继自公有制传统的贫富差距,并且有着相同丰厚的私有财产的积累,美国相对优裕的自然条件也消除了赤贫阶层的生存危机,因此美国的民粹动荡水平,除南北战争阶段以外,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远隔重洋的防御条件,让美国不必保留较大规模的政府和军事开支。这些条件不容易复制

但是在南北战争以后,特别是两个罗斯福的新政强化了美国的越来越大的政府和税收的职能后,无论是1968年占领福利局还是2010年占领华尔街,美国本身也陷入越来越强烈的贫富差距和民粹的动荡之中,而实际上仅仅因为美国历史财富的积累和美元的结算地位和全世界的出口导向,让美国的穷人数量相对较少,生存水平也较有保障,美国的民粹动荡对于经济的损害,暂时处于一个可控的水平。

美国通往奴役之路危险是现实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民粹的动荡,自南北战争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和政府干预下处于正反馈的状态。这是实体经济学的先验结论,而得到了不仅仅是美国的历史和现实的证明。那就是政府越是干预经济,越是制造出经济特权(如凯恩斯主义下的华尔街),经济特权又制造出更多的贫富不均,贫富不均激荡更强烈的民粹,又进一步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从而陷入的恶性循环

如果说美国自南北战争以后的民粹运动恶性循环,把已经接近于完全私有制的美式民主,一步步拖向罗马帝国崩溃深渊的通往奴役之路的话,包括欧洲各国在内的旧大陆和南美洲等民族共同体的性质相同的民粹运动,就以东西传统文化怀旧的方式构成后发劣势,阻挡着这些后发的民族共同体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而仅仅是在这样那样或称民主(其实是民粹)或称独裁的大政府干预经济的体制的治乱循环中

后发国家引进主要产生自美国的先进技术,把先进技术的大规模重复生产视之为"技术进步",却更强烈地回复到中世纪甚至是原始奴隶制的社会关系。因为进一步剥夺了基层私有财产的积累,强化了政府集中化的优势,所谓"政府才能推动重大经济项目",而构成了更强烈的后发劣势。这种情况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二战以前大量引进西方技术的苏联身上,苏联在二战后完全没有出现新的产业进步。

引进西方市场经济,主要产生自美国,英国和德国早期的技术进步,不考虑对外战争的因素(如苏德战争),对于后进国家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可能改进了基层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从而减少了基层生存状态恶化而导致的公有制民粹迅速恶化的可能性。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印度的绿色革命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但如斯大林苏联,毛帝国和今天的金朝鲜,引进西方技术并没有避免史无前例的大饥荒

历史经验上看,毛帝国这类大饥荒非但没有削弱极权的政治,反而加强了独裁者的统治地位。无论是希特勒的德国,还是斯大林的朝鲜,以及今天中国人可以了解的毛帝国,苦难的民众总是把责任归于中下层干部,假定独裁者是不知情的,哀叹"如果元首知道真相就好了"(1938年,失业恶化中的德国)。除了信息封锁以外,如大饥荒的危机状态,更适用于更强烈的公有制集权,是社会进化论的先验规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