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下主义的"政治统一"是社会崩溃的开始?
社会进化论客观规律,令"统一地球,振兴帝国"的美梦难圆;
秦朝统一中的崩溃,明朝统一后的崩溃
在个体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法治(公共约束)提供的强力辅助,强制任何暴力倾向者也要放弃暴力,每个人都要通过与任何他人的平等议价实现合作。显而易见的,与等级社会中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居高临下,你上司可以"妻你妻以及民之妻,财你财以及民之财"的封建权威,所谓统一思想的有信仰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小民居然还要唯利是图,拒绝非分的要求,还不能对这些贱民枪杆子开火,委实让先进阶级们极为不爽。同样的不爽也表现在,先进阶级们不能在国际上任意推进国内法的覆盖,就称国际社会是弱肉强食。
由先进性阶级们对资本主义的敌视,对国际社会主权分立的现实如丧考妣,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对所谓"世界大同的天堂"朝思暮想。直白点说,他们梦想着自已作为国内先进阶级的那一套国内法,可以毫无阻力地覆盖于全世界——>如果自已做皇帝,那当然是极其美妙的;——>他们如果不是没有意识到别国也有其国内法,就是骨子里从来没有真正尊重别国的国内法的存在,就象他们没有真正尊重同胞贱民的人权利益一样。如同他们玩弄点讨好伟大朋友,拉拢亚非拉第三世界的落后兄弟,无非是重温秦灭灭国迷梦的纵横捭阖。
不考虑这些爱国鬼子的先进制度,综合实力总是比资本主义国家差了几个档次,难圆其统一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的先进美梦;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这些帝国社会真的统一全球,(英国曾经政治控制了半个地球),是否就能够控制这"统一的世界"的每一个局部呢?同样以英国为例,英国当时的控制,实际上是对土著自治的买办的控制,在印度是对印度土邦主的控制,授予他们更高的特权,用印度教的买办精英分立于土邦主,再由英国招募的少数民族军队(锡克,尼泊尔)平衡之,建立的是对印度政治主导的权威,而不是全面征服。
同样再用中国历史上的"秦灭六国"而论,秦灭六国以前的刀光剑影,在秦六国破灭后变成更为凶险的,似乎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的庞大的黑社会组织。象张良在博浪沙几乎刺杀了秦始皇(就是后来当上刘邦教父的那个韩公子张良),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几乎保留了楚项全部骨干部队;田荣家族在齐地的势力有如项家于楚;魏驹在魏地也有上千从众……,相比之下陈涉吴广的揭杆而起,小儿科矣!可见秦始皇所谓灭六国,只是形式上的颠覆了六国的王统,而没有真的获得六国势力的效忠。秦的镇压,进一步消除了秦统的合法性。
六国王室与其说是秦的敌人,不如说是秦本来可以更好的控制天下的盟友,也是秦与六国社会实力威胁的缓冲。秦之"强劲"是相对六国孱弱的王室而言的,相对六国社会的实力,秦处于弱势。如果秦能争取到六国民众的支持,还可以相对抑制六国豪族;但是暴秦似乎是打算掏空六国民力,以便强化秦国优势,接连北伐击征砌皇陵盖秦宫,既无损于六国豪族(项梁八千子弟没有那个是给征用的),反而把六国民众全部推到豪族一方(如英布,刘邦),六国王室的消失不但消除了缓冲,还让六国反秦力量团结一致!秦朝速亡理所当然!
追求形式上的"政治统一"的皇朝虚荣,就会忽略支持一个帝国对内维稳和对外扩张的总财力,在一个时代里接近常数,此增必彼减。秦灭六国就如同短布掩体,除了把自已扯成十七八块,与六国王室同归于尽以外,无论是秦朝王室还是秦国的民众,什么好处也得不到!类似的还有明朝,同样是受制于维稳成本的有限,此维稳财力又因为明朝落后的经济体制而每况愈下。在天下大同的剪刀差的尽头,当然就是边境明军的土崩瓦解(对外军费破产),国内民变蜂起云涌(维稳治安成本破产),试问明朝是亡于外,还是亡于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