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多复古,伟人们的愚民情结;
甘地的理想是"独立自主,闭关锁国,传统种姓的印度";
尼赫鲁,汉密尔顿,杰斐逊,希特勒,毛主席,马克思,恩格斯;
印度独立的精神领袖圣雄甘地,的确创造"非暴力"诉求的典范。但是甘地的革命理想却是回归中世纪,重建种姓基础上的和谐合作社会;就不是同样广为人知了。类似的还有尼赫鲁名为西方民主,实际上立志建立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杜鲁门在送走尼赫鲁后称:"共产主义离我们很远吗?我觉得尼赫鲁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比杜鲁门与尼赫鲁谈话后的个人感觉更有说服力的是尼赫鲁执政后的措施。
类似的还有笔者曾经指出,华盛顿名为美国国父,实际上是一位不太亲理国政的半文盲。在华盛顿政治中真正制定政策的是汉密尔顿。而汉密尔顿的政治构想却是寡头控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共和国,也就是说汉密尔顿的理想是复辟罗马共和国。(参考《联邦党人文集》)。这种理想甚至反映到华盛顿时期广为流行的古罗马辛辛那提斯的传说中,还用这个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辛辛那提"。
美国国父杰斐逊在经济制度上的主要贡献是《西北土地法案》,仅此一条就足以令杰斐逊彪炳史册,并奠定了美国至少一百年的兴旺,到今天仍然是世界最发达的农业国。尽管杰斐逊在其他方面的"解除谷物法"方面,可以说乏善可陈;且有着强烈的法国大革命式的暴力情结。笔者指出杰克逊个人的不足,被一些偶象依赖的怪胎民主派指为"攻击杰斐逊",实际上笔者是说"人无完人,伟人也是普通人"。
甘地同样如此。圣雄甘地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甘地所要求的印度独立,却主要是站在印度婆罗门买办的利益立场上说的,(尼赫鲁是婆罗门,甘地是吠舍)。贱民领袖安倍德卡尔对此看得非常明白,并因此反对完全独立,大概算是"印奸"。安氏目前是印度佛教的新佛爷,在如来和弥勒之后,坐第三张交椅。类似的还有穆斯林的真纳,作为对印度独立的回应,就是让巴基斯坦独立出去。
甘地的独立立场,或者说"不合作运动",只是得到了原来作为英国统治印度的买办精英集团的响应,而没有得到印度基层民众的响应。印度的独立不是民主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完全谈不上民主的结果。这也是很多人没有留意的。甘地的经济理想既不是斯大林主义,因为甘地接受不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但也不是资本主义,甘地明确宣称反对这两种主义,而主张回复纯结美好的印度种姓村社之中。
今天教派和宗派冲突的印度,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印度种姓和教派造成的后果,但是在崇拜甘地的很多印度人看来,却是因为没有遵循甘地的教导回复印度传统之故。甘地也的的确确认为,印度几千年的种姓农村社会是最美好的,全是因为穆斯林和欧洲人那些侵略鬼子,和欧洲人带来的唯利是图,污染了印度几千年完美的天堂社会之故。甘地的确信仰之!甚至亲身践行,剥了衣服男耕女织成了苦行僧。
甘地在批判社会主义是乌托邦的时侯,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梦想的"印度传统文化的天堂"其实就是社会主义,而且回复传统更是乌托邦。类似的复古情结,可以广泛见于公有制思维的几乎所有知名人物。象希特勒的理想,实际上先是回复霍享索仑德国,然后是回复到奥托大帝的德意志帝国,最后是回复罗马帝国。希特勒的制度设计就是罗马皇帝的元首制度,连纳粹举手礼也是罗马日耳曼军区的式样。
毛主席的理想名为共产主义,实际上是朱元璋李自成那种小农社会。卡尔马克思的理想是回复到中世纪英明贵族领导下的宗教等级社会,完全不受金钱的污染。恩格斯则更是露骨地歌颂着中世纪农奴的美好生活:"那时侯山清水秀,人人身体健康,无忧无虑……直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出现在这美好的土地上"。这种充满了愚民"虚拟正义"的乌托邦,在公有制信仰的人士中司空见惯,两者几同等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