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

难道全民普选,就可以阻止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吗?

民主集中制是公有制唯一可行的政治模式;
世袭君主制是民主集中制的逻辑必然

公有制的普选不可能稳定,公有制手民主选举意味着内战;
私有制社会里,关住权力的"笼子"是什么东东?

正如个体联盟的选举制,是私有制唯一持久可行的政治模式;民主集中制,是公有制唯一可以维持的政治模式。民主集中制目的是"选贤",选出一个权力极大的能人;而实际上不可能对这个能人进行监管。如果不赋予这个能人极大的权力,"集中"就失去了意义;而无论限制权力的方式,是通过限制授权,还是通过"N头监管"。类似的逻辑是,如果私有财产被监管,私有财产就不再是私有的

将私有制"选案执行人"的授权,套用到民主集中制上,是天真的哲学。在公共利益已经被集中的情况下,执政者的权力下降,意味着腐败的上升。在经济学上,称为"公值耗散"。与此客观规律有关的政改观点"国有资产反正是要流失的,不如就私有化了",——>只要保证消除国企对市场的特权,特别是阻断工团主义对市场勒索垄断特权的团体行为;这种观点至少是无害的,那怕有些人心理不平衡。

因为民主集中制需要"集中社会权益"后"赋予领导者最大的监管权力",只能依靠集团威胁罢免执政者地位(其实就是革命),而现实中不可能广泛地理解执政者的每一个政策细节的理由。这些互相矛盾的限制条件,就已经决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唯一可能稳定的结果,就是世袭的君主制。私有制民主由于没有"集中的公共利益",也就无须极权的领导,因此私有制民主的选举,本身就是最根本的监管。

所以尽管"选举"实际上存在于任何社会政治模式之中,但"选主"与"选案"是根本不同的。所谓"极权的法西斯国家",当德国人追随着他们元首屠杀犹太人,发动世界大战时;当毛帝国的信徒,追随他们的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他们实际上已经投出了赞成票,而无论是否有表面上运作的普选过程。希特勒固然上选举中上台的,难道全民普选,就可以阻止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吗

所谓"把公共权力关进笼子里",只可能存在于"选案"的私有制民主中。笼子就是"议案","权力"就是执行议案的责任。权力仅为执行议案、法案而存在,因为执行失败或结束而消失,权力不就给关进了笼子了吗?忽略了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根本区别,而执着于"选举""普选""直选""三权分立"的选举形式,最有效的反民主思想,莫过于这种打着白旗发动进攻的传统卫道了

无论是多么广泛的普选,也无论赞成票有多大比例,无论是否三权分立,民主集中制的选举,与私有制民主的授权选举,都是形式似而神相逆。如同计划经济的巨大产值中"社会主义产量×资本主义的质量"的幸福数字的乌托邦一样,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普选×资本主义的投票率",在同样的社会逻辑下,有着同样巨大的泡沫和水分。公有制传统的社会,"民主普选"就意味着内战,是客观规律。

原因就在于民主集中制必定是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必定是"一部分人先选起来"的党内民主。原因就在于公有制的民主集中制的巨大内耗,与党内民主的覆盖比例呈正关联。党内民主越大,内耗越大,而增加速度不仅仅是线性。所以民主集中制如果不是象雅典帝国那样,因为普选而不得不发动对外战争和对外奴役;就是象斯巴达和朝鲜的三级社会那样,对扩张,奴役弱小民众,补充统治阶级的消耗。

所以公有制背景下的民主集中制,如果不是较长期的一小部分人(统治阶级)内部的"党内民主"的统治,就是非常短促的"全民普选"后的内战,而在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重新建立起党内民主的等级。这正是张五常曾经证明的,是马克思模糊意识到的,在实体经济学中本来就是常识的客观规律:在集中体制下,只有剥夺一部分人的劳动剩余直至生命,才能让另一部分人保持相对稳定的生存水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