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封建主义的旧社会

Alfred.马歇尔偷换了“边际”概念!
为什么马歇尔的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学”

瓦尔拉斯没有发现边际效用,A.马歇尔没有理解“边际”

 

笔者是否独立得出边际原理,笔者不是非常肯定。本博的“剪刀差”实际上就是边际成本的意思,但与几种“标准”的边际含义都有所区别。另一方面,笔者很早在学习管理学时就已经接触过“边际成本”的概念,边际效用的在不同经济学派中的歧义,是后来才发现的。所以笔者应该说是受过“边际”的提示,独立发现了几种边际概念的不相同之处,而常常大量使用自已“发现”的剪刀差概念

边际革命宣判了亚当斯密-李嘉图-JS穆勒(mill)和马克思在内的“政治经济学”死刑,A.马歇尔则以将边际效用偷换概念的方式,让已经死去的古典经济学“死而复生”,办法就是将瓦尔拉斯和杰文斯的“商品数量和效用负相关”代替了消费者本身的边际效用的判断,从而将本来是个体价值的“边际要求”,偷换成了第三方判断的“理性人+短缺”,而构成了今天中国文人所以为的“西方经济学”。

A.马歇尔的偷换了边际效应后“复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以又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的可能性的同时(即共产主义不可能成立),并没有否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可能性;相反通过偷换边际效应为“均衡”,而在逻辑上等于说“社会主义是终极解决方案”,并且继承了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自基督教中世纪的完美社会主义以后,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弥漫起来,并由马歇尔的努力,再此而“科学”了起来。马歇尔之所以在明确既得利益前提下“力挺社会主义”,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封建主义的旧社会。马克思义除没有认同贵族既得利益,一切观念与旧基督教文化完全没有冲突。马歇尔无非是向主流社会,卖了恰当的“学术产品”而已。

将边际效应对古典经济学的否定,通过偷换到均衡的概念上又重新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关键在于瓦尔拉斯描述是边际中的一种效应,而不是边际效用本身,(注意边际效应与边际效用的区别)。瓦尔拉斯的边际效应“商品的价值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同消费价格正比例”,通过“递减与增加成比例”增加假设性的断言“成线性关联”,那么瓦尔拉斯将边际效应函数化前提就成立了——>所以是错的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瓦尔拉斯没有发现边际效用,其函数描述的边际效应也是假设性的即函数关系是不成立的,根本不存在(P=k(C/V))的近似函数关系,(P价值,k常数,C消费价格,V商品量)。用笔者的剪刀差来解释,那就是尽管知道“两个人一个上山,一个下山,如果只有一条上下山路,两人必然相遇”,但是我们不可能知道在何处相遇,而每一座山地形(曲线)路径也是迥然不同。

因此笔者使用的剪刀差之“凡渐增的成本与渐减的收益,如无条件更改必定不具备可持续性”,仅仅是知道“不可持续”的剪刀相合的事实,而不能预测何处及以何形式完成合拢。同理,边际效应也仅仅是知道“必定存在一个极限无效益的边际”,而不可能预先知道如何达到这一边际,以及达到边际的形式。举例说,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死的,但无法预知每一个人是怎么死的,何时会死。

由边际的确切含意,可以发现马歇尔实际上并没有理解“边际”,而将边际视为管理学中的“管理极限”即产权弃置的条件。尽管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满篇都是“边际效用”,实际上指的是边际效应。马歇尔涉及边际的部分无一归属经济学,经济学中如同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一样,完全没有考虑边际。在边际和短缺的面前古典政治经济学不成立,仅仅是逃避边际约束的马歇尔经济学,当然也不成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