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郁金香投机”是欧洲和基督教对资本主义的妖魔化

喜欢"无风险分红"是中世纪欧洲的理财观念;
荷兰从郁金香投机中赚了巨款;
后郁金香危机的荷兰繁荣富强;
"郁金香投机"是欧洲和基督教对资本主义的妖魔化

喜欢"无风险"的分红,不喜欢从股价上涨中得益,不能归因东方传统农业社会的愚昧,实际上那是中世纪欧洲的长子继承权经济时代的理财观念。它首先反映了当时长子继承权主导经济的现实,"不奢望股价上涨"的本质,是对产权转移可信性的怀疑态度。按长子继承权的习惯法,除非是最高权力(一般是国王)授予的长子继承权(常被理解为产权),否则任何产权的转移,都是不可靠的。因此基于任何产权的转移的受益,不但不可靠,而且是对自已积蓄的糟蹋,而且鼓励了不务正业,说不定还是骗子!因此又称之为"投机"。

1620年荷兰郁金香的投机,之所以长期被滥用于首先传教,原因就在于郁金香这东西不能分红,而不是郁金香培植不能赚钱。荷兰今天仍然是郁金香之国,郁金香作为荷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销售额达50亿欧元;已经几百年了!当年在郁金香炒作中亏损的不是荷兰人,荷兰人是狠狠地赚钱了,就象国产股票刚刚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上海和深圳人狠狠地赚了全国股民一笔钱。当时的荷兰赚的是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和丹麦人的钱。比利时(属勃艮第)当时是欧洲纺织中心,丹麦控制着松德海峡收税,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富国。

今天唱郁金香故事的文人,都爱张冠李戴地替荷兰人,为"郁金香投机"忏悔。实际上骂郁金香投机的欧洲人,真实的意思是"荷兰人都是狡猾狡猾的奸商"。第一个滥用荷兰郁金香投机,作道德传教的是欧洲人,滥用得最多的也是欧洲人。中国卫道士虽然鹦鹉学舌,但多只是不明所以然地抄袭郁金香投机所谓"后果极其严重"的感叹。但是郁金香所谓投机,对荷兰人能有什么严重后果?无非是让荷兰成为世界上观赏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让荷兰人赚了一大笔钱,1620年后的荷兰,成了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后果太严重了

荷兰当然不是靠1620年的郁金香投机才成为强国,喜欢资本积累说的可能又会说成,荷兰是靠郁金香投机"积累了资本"——>这正是欧洲人妖魔化郁金香投机的原因。至少"郁金香投机后果严重"一说,本身就是意会的。荷兰后来产业模式的改变,不再依靠郁金香这样的炒作,也多少表示对亏了钱的欧洲邻居的歉意。荷兰郁金香投机之所以被长期提及,主要是因为欧洲基督教社会对荷兰当时富强的忌恨,也表明欧洲基督教会对于新教的荷兰的妖魔化,不但因为荷兰忤逆了罗马教会,也的确,逐利不是基督教文化的传统美德。

荷兰郁金香所谓投机,是不典型的,以致于除了价格上涨了多少倍的传说,(当时没能交易所,没能记录,价格只是收市后的传说),几乎可以可供研究的细节。荷兰随后又如此迅速地富强,郁金香带动的荷兰农业今天仍然如此发达,让所谓郁金香投机有害说,显得苍白无力。郁金香投机事件本身是不典型的,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也就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可能正因如此,该事件被广泛用于攻击资本主义,无论是东方的孔儒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教材,还是欧洲基督教本身,反复地以郁金香为证,对个体逐利行为,作道德上的无穷挞伐

最大的可能是,荷兰作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郁金香投机作为每一个"逐利炒作",也最强烈地冲击了中世纪社会,一切为了获得长子继承权,从长子继承权中获得分定回报(分红)的观念。从贸易中获利被视为缺德的投机(如犹太人),从长子继承权中盘剥反而被看作是贵族的高贵,是中世纪社会符合东方文化,但迥异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与荷兰郁金香"投机"相对的,被视为高贵投资的,是同时期法国富人,大量地向路易十四的购买贵族年金,向王室财政缴纳一大笔巨款,换得永久性的贵族年金。但谁更有利经济成长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