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重商主义的本质就是国家主义

货币信用的创造和消费流程;基金份额相当于私有货币;
重商主义的本质就是国家主义;帝国主义和世界大战;
政府对国民有效服务的本身就是法定货币的信用

从货币信用的消费过程,可以看到"储蓄,硬通货准备金(担保),流通总量,货币信用(购买力)"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准确的公式还有点斟酌,数学相关是那种曲线(线性?级数?平方?……)还有待探讨,但是按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公式:(货币信用=(常数m×担保+常数n×储蓄)/货币总量)。硬通货之所以能够成为担保,在于持货币者如果因为需要(不信任而造成抛售,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一种需要)时,可以换取硬通货避险。因此在外汇管制下,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不构成担保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将货币信用视为"经济危机"(通货紧缩),煞有介事地宣称"物价下降天下大乱",没有危机制作危机,自已制造的危机,倒打一耙转移危机!用增大货币供应,稀释构成货币信用的储蓄,逃避对货币信用的担保。凯恩斯主义表面上是"增发货币促进经济(统计数据)",实际上就是"无信用(泡沫)主义"。由货币信用的消费过程,也可以看到信用构成的关键就是硬通货担保金。对纸黄金(or sth other else)而言,其担保是收支的人民币,与黄金没有任何关系。金本位下的银行信用与此相同。

金本位货币的信用是黄金兑换券中的黄金储备,也就是过去意义的外汇硬通货。所谓重商主义,就是尽最大的国家努力,增大这一黄金储备量。所谓西班牙一度强大,或言英国曾经最强大,也是因为能够从南美洲(英国从南非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得到世界半数以上的黄金产量。但这是对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担保而言的,与本币的国内流通完全没有关系。其经济流程是:国家消耗税收(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税收)对外征服或者低估汇率,控制国民兑现(监管也是隐性税收),增加储备,对外购买和借债担保(参考李嘉图等效)。

所以重商主义的本质,就是国家主义。在欧洲十七世纪开始,把欧洲一步步引入帝国主义,最终引入世界大战,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经济逻辑结果。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就是把国家主义,张冠李戴扣到私人财产的头上;国家主义侵害的,恰恰就是私有财产!这是近代史以来的世界革命中,最微妙的动乱密码。货币如纸黄金信用的形成,确实就是一个庞氏金字塔的过程。向(如理财产品)消费者销售有限量的筹码,保留必要的承兑准备金(成本之一),用现金收入去赚钱,赚钱的话就可以抵销准备金成本;亏损就"连本也亏了"。

可以看到流程与基金的销售完全一样。"基金份额"也是一种货币,基金公司就是一种"内部中央银行",下属基金品种相当于商业银行。纸黄金的好处就是投资者指望着纸黄金本身持有和炒作中的增值,购买的本身就是储蓄的过程。危险就是一旦纸黄金价格下跌,就会比一般的银行券形成严重得多的挤兑。所以纸黄金需要高额得多的储备金。在黄金熊市时(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美元黄金价格平盘时的纸黄金熊市),准备金率要求可能超过100%。法定货币与之相同,只不过公众(相当于消费者)购买货币所支的是产品实物。

法定货币只不过法定货币定位为国家实物税收,国家发行货币筹码,让公众缴纳实物税(换取货币筹码)——>国家消耗的是物资,储蓄自已发行的筹码毫无意义。实物税收是无偿的剥夺(此处不考虑民主社会"税收换政府服务"的因素),不可能存在挤兑"国家份额"的问题。所以法定货币不存在对内避免挤兑的储备金问题,政府服务职能运作存在的本身,即法定货币信用本身,轻税高效相当于低发行量。也正因为政府信用是服务社会,也就有了"(石油,粮食之类)战略储备",实际上就是对法定货币提供的政府服务职能的担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