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汇制是变相的“金本位”;
联汇制的风险类同金本位,及东南亚金融危机;
实兑港元和无信用的“影子港元”
香港联汇制覆灭中港整体经济是时间问题;
中国仅仅依靠外汇管制抗拒中国爆发东西亚式金融危机;
人民币“内外升值贬值”令大部分金融专家晕头转向;
类似大萧条中美联储的困境,将黄金变成“美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香港的联汇制。香港的美元储备只有一千亿美元左右(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几百亿,其他是大陆援助的),而香港炒房和对国内投资的信用透资,则达到约100万亿港元!——>简单的数学也算得出如果出现房价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只需要10%!这就是抽逃离开香港的所谓索罗斯之流,就足以令港币8:1美元的联系汇率被10倍打穿!
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鸡蛋上的缝”,如果不是由于东南亚国家连同香港都实行联系汇率炒高本国的泡沫,索罗斯就算是大罗金仙也不可能从做空东方货币的“危机”中,赚那怕一个美元!而当美元承兑的能力是如此脆弱时,市场又允许做空,试问你如果尝试赚钱(能合法赚钱就是高尚),你是否会做空这些东方炒房大虫的泡沫美梦?是索罗斯缺德,还是这些(主要是官营)泡沫大虫缺德?
香港联汇率与资产泡沫相比是如此脆弱,就算全中国的外汇填进去,也是填不平香港的泡沫大坑的!所以港币所谓联汇率是承兑制。在这种表面上的货币通量下,是高额名义价格构成了香港总资产高达100万亿的名义价值。可以认为实际上有两种港元,一种是由金管局承兑的港元,取决于港元储备,而另一种是市场实际交易中的影子港币,和金管局承兑无关。
这两种港元在平常的汇兑量的需求来说,大致上位于金管局的小池子担保的能力之内,(1998年金融危机之中实际上加上了中国外汇储备的担保),所以市场汇率可以看作是一样的。但是当出现经济低潮的挤兑时,象索罗斯如果制造了挤兑美元储备的恐慌,那么金管局只对实际发行港币负责。此时“两种”港币的汇率向金管局能够承兑的港币价格靠拢。
简单的算术可以看出,依靠金管局本身的承兑信用,香港资产将跌去99%的价格;如果算上中国全部外汇的信用,也将跌去80%!在这样一波浪潮之中,仅仅香港一地的风险,就足以覆没中国和香港的整体经济,造成相当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同样的危险迫使美联储在1929年回收黄金(收紧流动性),而在1973年干脆放弃了金本位,即放弃了“锚定黄金”的联系汇率。
同此可见,无论是香港的资产价格水平和港股的估值水平以及港元的含金量,都是被过分高估的,风险很大!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中国,假如中国放开汇率管制,实现市场化汇率,却由央行承兑的方式维持住一个高汇率的话(即用外汇储备作担保,然后操纵汇率)。中国目前仅仅是房地产的泡沫就达到N百万亿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是赚的)算上已经套死在美元国债上的份额,充其量只有2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泡沫真的是泡沫的话,那么下跌10%造成的恐慌,就足以让中国外汇承兑能力破产。这就是所谓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时的情形。IMF理论上会施以援手,但条件肯定是要放开高汇率,体现真实的汇率水平,(of course!)。这样就象当初东南亚的帐面GDP眨眼露出了原形一样,中国的GDP大概也只剩下几分一的水平——>这是中国真实的经济水平!——>和国内经济交换和物价无关!
这就是所谓的人民币既面临对外升值的压力——>这是(外汇管制下的高汇率)的结果;因此又造成了人民币通货膨胀即对内贬值,这是前一项政策的结果;而一旦放开外汇管制则人民币呈现更低的汇率,即谢国忠所称的“人民币事实上面临对美元贬值的压力”。如果不明白来龙去脉,而以意识形态化的“升值好还是贬值好”,会在这里里外外的升值贬值之中,象大部分金融专家一样昏头转向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