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是最不坏的货币政策吗?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异步信用凭证;
国家发行的货币就是税收
奥地利学派:货币应市场化私营发行;
米塞斯哈耶克等早在一百年前就指出了费雪方程式(MV=PT)脱离了个体价值标准错误,以及与费雪方程式实际等价的剑桥方格式,这些以理性主义的指导“货币发行”(即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发行),将导致可怕的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必然发生;但也同时语诘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如果费雪(剑桥)方程式不能指导货币政策,您推荐一种更好的公式?”
其中的代表者就是凯恩斯爵士对哈耶克的反问。两下实在谈不拢,哈耶克说凯恩斯是“通向奴役之路的伟大舵手”,凯恩斯骂哈耶克是“道德高尚的哲学家,欧洲最糊涂的经济学家”(骂得挺阴的)。六十年后的今天,在凯恩斯特别在中国不乏粉丝的时侯,全世界都响起来埋葬凯恩斯主义的呼声,哈耶克作为自由的解放战士,成了东欧前马克思国家向往自由的象征。
凯恩斯这个问题相当于马克思主义者对我等的反诘:“如果你认为现有哲学和信仰都不行,你推荐另一种哲学和信仰(权威),让我们学习学习(即批判批判)”。商业市场经济当然是需要货币的,货币也当然是需要发行的,发行总是需要规则的,凯恩斯的厉害就在于,他不否认奥地利学派的指责是正确的,而是强调“凯恩斯主义是最不坏的货币政策了”。
甚至于转为支持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曼和今天仍然活跃的奥地利学派的人物象罗德巴赫,对于这种凌厉的反诘也是爱莫能助,因为其答案似乎很容易就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类似”了,即“不需要货币”。米塞斯,罗德巴赫和弗里德曼在《自由的选择》中,对此的解答令很多人认为极端:“货币发行私有化,不需要政府介入”,——>连货币都可以自由发行,则市场再无可干预的理由。
货币发行可以私有化,需要首先明确货币的定义。马克思说“货币天生是金银”,既是废话又是错话。笔者对货币的定义是“市场交换的异步信用凭证”。可以实现异步的交换信用的任何物件,都可以作为货币;如果交易者接受金银作为异步信用凭证的话,金银就可以成为货币。金银是货币形式的一种选择而非交换的必然。
显然在此货币定义之中,和公权政府是没有关系的。无论任何人如果能够对某物件提供信用兑换的保证,而这种物件又可以转手而不损害其信用价值的话,都可以看作是货币。所以我们写一张欠条,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个人发行了一次货币。武侠小说中的“玄铁令”,同样可以看作是某高手发行的一次应招服务的信用承兑的货币。所以在中国古代,粮食(汉代的高梁)和丝绸,都长期是货币,而且是硬通货。
货币在常人的感觉中“钱”是国家提供的交换凭证,这样就有了凯恩斯“国家凭什么标准发行货币”的问题。国家发行的货币(钱)被约定俗成成了货币的定义,实际上是因为国家用税收作信用承保,从而令国家的货币具备更高的信用而已。但是要知道,国家的信用实际上就是税收!国家的信用是有代价的!所以笔者称,“货币天生是国库券”,国家至少要接受自已的货币交的等值税。
不妨再代入谁都知道的李嘉图等效,“国家发行国债与税收的效果相同”,即国债的实质也是税收,那国家发行的货币其实就是税收!那么凯恩斯的反诘就不再是“可以决定货币政策的经济学真理”,而是一条简单的法学原则,即国民主权原理:国家货币的发行由纳税人投票决定额度!至于“经济发展了需要多少货币流通”,啥叫“经济发展”?操啥心?让市场去办就行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