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无厘头爱国主义,比卖国更能祸国殃民;
五四运动搭上四千万大洋送掉了外蒙!
中日战争是彼此边缘利益绝对化的钓鱼岛战争;
日本帝国仅仅犯了"扩大战争"的路线错误;
五四运动是民族极端主义开始推进中国历史悲剧的开端,如果不算义和团白痴英雄主义话。五四肇端的青岛"主权"问题,其实主要是商业性的胶济铁路经营权。无论这一称为"主权"的青岛权益中包含什么内容(不包括青岛的市政权),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内线势力范围。因此除非中国愈形衰弱,否则青岛最终必然自动归属中国,就象北伐后的武汉租界和今天的香港和澳门,内含的主权元素比青岛多得多!
所以北洋政府当时弃青岛保外蒙的"卖国策略"至少在逻辑上是对头的,五四蔡元培李大钊等的爱国主义就是无厘头的。五四青年导师们是假定"中国必然渐次衰弱,所以青岛将永久丧失"。如果中国真的渐次衰弱,就应该起而反思衰弱的内因,而不是"寸步不让坚决不妥协地保守传统文化"。
结果在五四在青岛上的折腾,根本就不是"花四千万大洋换回了青岛",而是"搭上四千万大洋送掉了外蒙"!难怪一度收复外蒙的北洋卖国贼徐树铮,气急败坏地要"严惩"五四的傻逼爱国分子。五四比卖国更有成效的无厘头上升为国家主义――"领土问题不容谈判!",傻13!实际上已经堵死了中日两国和解的可能,在更大权益的东北,肯定变成疯厘头了。
中日战争实际上是争夺东亚老大民族的心理优势的,一场将边缘利益绝对化的钓鱼岛战争。两国愤青交兵两败俱伤,最终双双躲到东洋离岛"钓鱼",可说求仁得仁,案例珍贵。(满洲/东北)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短了很心痛,缺了死不了,较之民族的生存来说是弱一级的利益。就历史渊源和民族分布的现实来说,中日其时在满洲/东北都有难以割舍的关键利益在内,难以接受全面归于对方的正义方案。
如果不是彼此从国家主义"不容妥协"的面子立场出发,中日战争还是有可能避免的。日本不得不打中日战争,乃是为日本响应清朝的号召加入"卖北安南"应标,打赢了日俄战争后缴负的历史债务。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视满洲为自已不可分割的利益一部分(不是领土的一部分),但满清和北洋这些北京政治集团的倒台,却令一切原约作废,其间日本却已经在满洲投入了血本!
在日本看来,中国是否"政治更替""中央集权腐败凋零"关日本什么事?如果政府更替能够毁约,那是不是应该干涉中国内政,让不毁约的政府继续有履约的能力?对方能毁约他日本就不能毁约?中国能说满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日本就不能说满洲是满族自古以来的领土?这样就有了伪满洲国。日本自认为是完全符合国际法的,恐怕理直气壮得很。
所以当国联判定日本是军事手段改变政治版图无效时,日本认定是"帝国主义亡日本之心不死",日本愤青派军人的爱国热情,比中国五四青年们只多不少。日本也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响应了中国五四国家主义的号召,不折不扣地投入了中日战争,捍卫日本在满洲的政治和经济投资还本付息。结果就是死了几百万人,丢了满洲也丢了朝鲜,蹲在东洋四岛中接受战胜国美国的监护。
日本的战争目的本来是有限的,结果却被动地越打越大,越打越不可收拾。说日本本来就是扩张冒险主义,那是将日本人妖魔化了,问题出在那里呢?恐怕就出在日本满洲的权益得来并不完全正当,至少在他国如美国看来,多少是在中国的地盘上生息,此先天法理的不足。因此日本过分强硬的不可妥协和主动进攻,既激化了中国的反日情绪,也令有意介入东亚事务的美国,有了激发舆论和政策的借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