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为了发泄而发泄,无穷尽的示威,终将被合理镇压

有关指令其实克制,具体执行总现过火;
春天派和寻求冲突的民众,没有反思"事出之因";
为了发泄而发泄,无穷尽的"示威",终将被合理镇压

邡什事件之中,尽管海内外民主革命党,袭用半岛电视台,为革命而做谣的传统,渲染维稳警察使用暴力。类似的渲染也出现在中山的事件之中,总之是把帝国教科书中胡编乱造的五四情节,也胡编乱造到了这些事件之中。但是按笔者的了解和理解,即使是邡什事件,警察的行动在指令上是克制的;操作上按"防暴条令"办,命令应是驱散任何政府大楼前的大群聚集者。除个别武警外,总体上是克制的。

邡什和汕尾的冲突,都是本地民众与本地基层执政团体之间,就公共事务处理方式不同观点的冲突。两者都是因为本地矿山的特许权责权利的分歧。汕毛是本地基层的执政,不是上级政府委派的,纯粹就内政分歧的冲突。邡什书记是上级空降的,钼铜矿据称是书记的动议。本地民众反对钼铜矿是无疑的,如果是居民自治体,可以用公投确定钼铜矿的定标。没有民主机制,错误的决策就无法与正常的政府职能剥离,就只好一起"反"了。

至于中山市,完全是笔者预期之中的农民工政策的遗留问题,借小摩擦引起的大冲突,是农民工团体与本地市民团体之间的冲突,政府地方当局根本没有露面!直接就向省级求援了。此时也可以看看所谓"废除户籍制度"有什么效果。不妨看看这些本地村民居民,还有什么可以剥夺的"户籍制度的福利",看看这些穷村民,怎么养活现在数以万计,以后还会无穷无尽的外地农业移民。但冲突却已经发生了!

在这些事件之中,共同之处就是维稳单位的目标就是息事宁人,相对地克制的。但是在中山和邡什两地,反而是努力把事情搞大,希望吸引注意力的是部分民众(中山是川籍民工)。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内部宣传,以及部分武警出身的特权阶层的家庭,在具体执行上有鄙视民众,甚至仇视民众(如把民众视作黑社会),有过度使用武力嫌疑。这些行为激化了双方的对抗,是目前在邡什出现的僵局的原因之一。

广东一带的政治环境,以东方帝国的平均水平而言,算是比较开明的。乌坎事件基本上算是和平平息了,那怕尚未最终解决,(没有居民自治,不可能最终解决),汕尾的事件也基本平息,无非是坏了几辆公车;中山的四川农民工群体,情绪仍在比较激动,但闹事的确实不是本地居民。他们深为引入农民工政策所苦,也深为农民工政策不可避免带来的动乱所苦,所谓农民工贡献的GDP,就跟他们完全无关

如果不反思内地不改革(市场经济去特权化),指望于出口导向拉动GDP,(农民工就只能往沿海跑了),引入农民工的低人权(低工资,低福利),同时向市民居民转移代价(反户籍制度),实际上只不过是要补贴危机中的政府财政;如果不反思这些政府极端自利的政策,道德却吹嘘得无比高尚的"为农民代言"。贫贱移民与本地贫苦居民的冲突终会演变成屠杀、内战;这是世界史的惯例,包括法国!

事出虽然有因,但当事的地方政府和维稳单位,的确只是希望息事宁人。变着花样示威的一些民众本身并没有反思"事出之因",也没有具体的利益诉求,只是反复强调对政府的不满。这种发泄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当地政治单位也希望坐来下谈出个方案,息事宁人。如果示威方仍是无穷无尽地发泄,畅想着新词老酒的乌托邦,真正的镇压就会接踵而来。邡什情况似乎表明,邡什比广东更缺乏居民组织,可能这也是局面更难控制的原因。

汕尾的民众比较理性,镇当局中止了稀土矿的特许权,事情就初步了结。邡什涉事的铜矿特许权已经中止,但是市政府前的聚集仍然目的不明地继续着。有点象六十四日期间,尽管似乎有着某种"示威的共识",但是一百个参与者,有九十种哲学,另有十套乌托邦,就是没有一种明确的利益诉求。邡什市"保卫市府大楼"并不明智,但是民众也应冷静一下,到底要求什么呢?各界不宜再对冲突煽风点火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