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明朝落后的货币和财税制度,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财税和货币制度,比西方落后200-2000年;
明朝落后的货币和财税制度,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西方国家折腾财政危机,债务危机,滥发货币;已经有几千年;
凯恩斯主义"反周期"是为了落后而浪费,导致滞胀

包括印度在内的西方,至少在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由此体现的税收制度的角度上,要分别比东方帝国领先200年-2000年。所谓先进,是指同等比例的财政税收,对社会的伤害要小得多。当明朝刚刚学会白银硬通货的概念,收集纯银贮于密室,称之为一条鞭法时,明朝放弃了银锭铸为成型的银币,也就放弃了财税危机时降低成色筹集资源的金融能力;同时却加重了民众的税收负担。

当白银完全集中到国库中成为"外汇"时,就只有向海外采购的意义,明帝国周边根本没有足够分量的供应商!明朝灭亡的经济原因是综合性的。财税货币上每一条错误,都足以令明朝灭亡,所谓后金的入侵,农民的起义,皇帝的道德,文官的腐败,几乎都是可以忽略的小问题,如果真的算得上是问题话。追踪明朝灭亡前财税体系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的经济流程,可以发现明朝经济是很缺乏弹性的

东方帝国也曾铸造铜币,甚至铸造铁币,自汉朝后就懂得降低铜钱的成色,以便临时扩充国家的财政支出,如王莽的五铢钱。但是铜铁的低值滥贱,大致上仅仅用于农村的日常交换,而且不是必要的。在稍大额的交换上,效果还不如丝积品;在积蓄的作用上甚至要让位于珠宝首饰。低值的铜铁钱,使得国家财税在危机时(如明末军费筹集)降低成色(相当于凯恩斯主义)的效果,远远低于高值的金银币

把目光从东方落后的财税货币制度,转到几千年来,在财税和货币制度上,一直是最领先的希腊、罗马和欧洲,就会发现西方国家的政府早在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就在财政危机、债务危机和玩弄货币的凯恩斯主义之中周而复始。只不过在约翰.凯恩斯爵士的哲学,让玩弄货币变得极大的高尚起来以前,普天之下的常识,都知道财税不自律,政府权力无他律,还要滥发货币,是下三滥的卑鄙无耻;而已!

约翰.凯恩斯先生表述的凯恩斯主义的要害,就在于否定了过度供给将不可避免的边际效应,即某种产品如果生产得过多,市场价值就会相应下降,直到完全变成垃圾。所谓"物以稀为贵,货以滥为贱"。凯恩斯先生的前人后辈,则断言"供给创造需求"(萨伊定律),而使用数学狡辩的方式,把边际效用偷换成政府权力可以操纵的"均衡(经济学)",自以为就用数学,逃脱了成本效益定律的逻辑约束

约翰.凯恩斯先生,对于哈耶克和熊彼特之反对通货膨胀政策,所谓使用货币政策手段,作反经济周期的操作,抚平经济周期,声称"用一点点通货膨胀的代价(什么叫一点点?如何保证?),让经济保持在稍次于繁荣的水平(同样不能保证),不是比大萧条的生产衰退,要好得多吗?";在刚刚经受着大萧条的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吸引力,自然可想而知。至于造成大萧条的原因是马尔萨斯主义就被掩盖了

不必争论Say Jean Baptiste的萨伊定律,在Baptiste的著作语境中,是否就是凯恩斯所称的"供给创造需求",综合凯恩斯的诸多言论,可以认为凯恩斯就是这样想的,凯恩斯主义也是这样办的。无论是反经济周期,还是"保持在亚于萧条的水平"上,实际上都是否认了生产过剩带来的损失,而为过剩产能提供补贴;通过增发的货币抵销过剩产品的价格紧缩,让GDP维持在一个虚高的水平上

凯恩斯主义的"反周期操作",抵制了市场经济对过剩的也是落后的产能的淘汰,阻碍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保持落后产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维护了后进产业的同时,阻止了新生就业岗位的产生。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后果,滞涨!由此将解读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二次大战后普遍的凯恩斯主义下,技术更快速的进步,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技术必须是Pioneer消费者带动的工业化供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