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控制内部成本有可能,但不可能衡量自身存在的外部成本;
国企在有限时期内,生产效率上可能有竞争力;
国企内部可管理的成本不同于"社会为国企付出的代价"
"天赋人权"不被尊重,就会有"天赋国企的权";
国企作为占有垄断社会资源,经办实物税的政府分支部门。只要国民经济共同体仍然存在,国企职能就可以由市场经济,通过"税收——>采购——>转化为'实物税'"的过程完成。市场经济可以通过成本管理,在满足同样的政府用度的实物税时,其消耗的社会成本,维持在社会可承受的低水平。国企必须无偿占用社会资源才成其为为国企,因此国企控制内部成本尚有可能,却不可能衡量垄断本身的成本。
国企从生产效率上看,可以在一段时期内,达到与市场经济同样的实物税供应水平。这段时期从经济发展的跨度来看,是短暂的,国企会迅速地因为国民经济体被行政垄断取缔而造成的衰退,渐渐暴露出苏联、朝鲜和毛帝国那种价高质劣的的真面目。但是对于政策争论期来说,国企"高生产效率"延续的时期,又一般是足够长的(10年左右),同时期质量的下降,技术的落后,又显得可以忍受。
在没有明确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原则以前,私有制的"老板自私的市场道德",始终可以成为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这些传统卫道的攻击,用高价高档的产品水平,对成本窘迫的低价产品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公害知识分子,就总是可以找到号召经济国企化的理由。尽管他们从来不能找到,能够成其为司法诉讼的受害人,但当他们偷换"监督政府特权"的概念,成为"监督政府不国有化"时,总是不缺粉丝。
就算是在市场经济已经为国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供应,尽管较少监管的美国消费的产品质量也是较高的,中国这种全世界监管最多的国家,也是假冒伪劣最多的,但是公害知识分子就仍然可以通过指责私有产权,而把"侵犯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恍惚仅仅降格为此派彼派的口水之争。不是"信仰自由"吗?信仰你阁下是奴隶并付诸现实占有,也是自由吗?仅仅观念不同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无须评价我们本身存在的社会成本,"我思固我在",我用我自已的私有财产,我自已的汗水劳动,承担我自已的存在成本,因此我们要求自已的劳动成果归自已所有,除非有更有利的交换价值,经我们同意后完成自主交换。这样我们就不会贫困,也不会最终因为贫困而饿死。这就是所谓的私有制,或者说人权私有的普世的个体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天赋人权!人权私有的天赋权力!
这种最基本的人权,在中国天朝却是被践踏的,被公然否定的。典型就是计划生育,居然还在惩罚性征收"社会管理费"。计划生育的所有理据,居然是要说服计生委这些特殊的利益集团,中国新一代公民才有生存的权利!计生委,不就已经是一个垄断了"出生权许可证"的庞大的国企吗?当计生委"计划苍生"时,请问计生委本身对国民的存在价值,由谁去评估?谁能否决?是否要杀死计生委才能否决?
国企是需要外界评价国企存在的价值的,除非明确国企是一个利益自利的集团。那就意味着国企是一个依赖于行政垄断,剥削着某一方国民的特殊利益集团,而无论国企中的员工是富裕的,(可能经营也是有方),或者是贫困的,(可能是垄断项目无价值,或者经营无方)。但是一个贫困的国企(象毛时代的国企),并不等于对社会是无侵害的,因为行政垄断的成本,纳税人毕竟是支付了。
明确"国企内部管理可能控制的成本"和"国企本身存在的社会成本的衡量"的区别,就能明白国资委这些特珠利益集团的所谓"国企垄断不能废除",声称"让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国企严格控制(内部)成本",都只不过是基本概念的混淆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僭占国民权益的顽固不化。但是国企和计生委这些剥削阶级,却分别得到了如杜建国这类公害,和计生分子的"支持",那么该革谁的命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