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倒退回中世纪"的危机;
文艺复兴私有制革命,是财政危机倒逼的改革开放;
马尔萨斯主义,以执政合法性降低为代价;
政治权贵会在马尔萨斯主义和民粹主义之间自然摇摆;
明确经济危机的定义是"市场经济供应链可能断裂的危机",顾名思义就是必须在文艺复兴的私有制革命以后,因为出现了市场,才会出现经济危机。因此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可能倒退回中世纪的危机"。如果断言中世纪的封建经济,比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经济更先进,更文明,更公平,更人道……etc,那么就根本不存经济危机了。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决方案,则是"倒退回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社会"!
从权贵垄断的资本主义模式,即马尔萨斯主义的角度,对历史前溯就可以发现,所谓的文艺复兴后的私有制革命,以及最终发生的工业革命,并不是什么阶级斗争的结果,而是国王权贵财政危机缺钱花了,给倒逼出来的改革开放。马尔萨斯主义的"自由放任",可不是什么给老百姓人权的大慈大悲,而是国家从此不管了,扔下了中世纪基督教会制定的国王的道德责任,惹得大小信徒齐呼"帝国缺乏信仰"。
单纯的马尔萨斯主义,仅仅相当于"生命弃子",因为减少了国家财政对救济的投入,可以改善国家财政危机,但既不会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因为经济的萎缩,也不能增加国家的税收;从而不会改善财政危机的压力,反而因为贱民可能暴动,而得不深失。而且对于贱民死难的冷酷无情,当淘汰的压力作用到贵族外围时,就可能出现窝里反而最终令政体瓦解。这就是罗马帝国政治步步瓦解的过程。
所以马尔萨斯主义在似乎减少对国民的人道主义的财政负担时,实际上付出了执政合法性的代价。罗马帝国政府渐渐失去执政的合法性,可以看作是马尔萨斯主义政策的逻辑后果。代之入主罗马世界的基督教会,因为不对世俗治权直接负责,类似于"教会立宪制",等同于把治世的责任归于国王领导的贵族政府,自已充当了民粹性质的精神领袖,也就摆脱了财政危机构成的执政合法性的压力。
马尔萨斯主义的目的,就是政府贵族的特权不可动摇,情愿放弃几千年以来,政治贵族对平民的道德责任。因此执政合法性的下降,对于马尔萨斯主义者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把政治特权看作是一种"商业事业",道德经济学的人道主义,所谓"向弱者倾斜",是一种政治投资,目的就是提高政治合法性。即"政治合法性=人道主义=向弱者倾斜=政治成本"。
因此当愚民公害要求政府负担更多的责任,而视之为"监督政府""有作为""政府为什么不管""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向弱者倾斜"时,实际上相当于承认了政府作为君权的政治合法性,要求政府支付相应的政治成本。但政府是不创造价值的,除了收税、垄断(实物税),没有其他支付成本的收入来源。当公害要求政府承担过量的责任,等同于放弃对税收的监督。这是很典型的通往奴役之路!
反之当马尔萨斯主义者,察觉政治合法性的流失时,只要财力允许,也会重拾传统的道德经济学,普施民粹重塑政治合法性。如果财产不允许,民粹普施覆盖的范围,就会落在统治核心周边较亲近的狗腿子群体上。对于国力相对强大的国家,周边又有较富裕的弱国可以转移成本,马尔萨斯主义就会转变成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把征服奴役弱小国家,补贴国内平民的民粹主义,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国策。
如果民粹主义是有效的,则马尔萨斯主义者,根本就不必走到"放弃对平民的道德责任"的地步;当他们重执传统国学,所谓"向弱者倾斜""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发展"时,也必定是得不尝失的入不敷出。马尔萨斯主义政权由此重新回到更恶劣的十字路口:是更严酷的马尔萨斯主义专政?还是发动世界大战?到此为止,不难想象(凯恩斯主义+俾斯麦主义),对于穷途末路的政治权贵的吸引力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