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通论》中约翰.凯恩斯错误的话说完整;
由凯恩斯的错误,理解大萧条的真正成因;
当通货膨胀被看作是社会付出的代价的时侯,资本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就是一种短缺的资源。这是凯恩斯主义者所隐瞒、偷换和歪曲的概念,以致于"通货膨胀有利经济增长",居然能够被各门各派的长着皇帝大脑的天才们,感到双眼一亮的"新鲜真理"。实际上,由于金融监管导致金融垄断,象凯恩斯主义,曲解了对短缺的资本的优化配置的市场信号,导致"利率"作为市场信号的失效。
这就是约翰.凯恩斯对米塞斯对其印钞票拉动经济批评时,诡辩称"(通货紧缩时)利率本应下跌,而实际上(利率)却在上升"(《通论》Ch17最后一段,与对哈耶克和罗宾斯的回答一起)。尽管凯恩斯没有详细说明米塞斯错在那里,但是在理解了依据PMI/CPI的不同含义下的通缩/通胀定义,以及对金融监管和垄断背景导致的滞胀,就可以帮已故的凯恩斯先生,把他错误的话说完整了:
"大萧条PMI价格下跌时,(凯恩斯认为)资本供应过剩,利率应该下跌;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小额成交的贷款利息)实际上上涨,因此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资本应该零利率供应,不惜强化金融监管"。约翰.凯恩斯先生显然搞混乱了几个关键的概念。
如果考虑到英国经济文化的主体是马尔萨斯主义,美国金融体系贯彻的也是马尔萨斯主义,即"(国家/贵族)垄断的特权不可变动,社会基层自由放任",那就可以完整地解读,导致大萧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由放任,而是国家的垄断,特别是国家对金融和重工业领域的干预,导致的产能过剩的低效配置,经过长期的积累,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间消费能力严重下降,这才是大萧条的真正原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