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不同概念

"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不同概念;
"国有化""国企私有化""政府监管"均等效

变换着体位瞎折腾的奴役之路

私有制的自由竞争,相比被国企垄断或比政府管制的同一个经济领域,将创造几十倍的国民收入和几倍的财政税收。前者意味着在同样的条件下的几十倍的工薪收入,(美国同工种平均收入,按汇率计是中国的30倍,按平价物价计约是中国的100倍),或同等工资水平下几十倍的就业。后者意味着小得多的政府,和少得多的"弱势群体",可以享有总量多几倍的社会福利。这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制度差距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不同概念,是东方帝国的臣民缺乏的识别。美国工薪阶层远远超过中国的国民/个人收入,同时享有比中国低得多也是稳定得多的生活物价,享受比中国丰厚得多的国民福利,这是国民收入的概念。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已经赶上了美国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富有,美元储备仅次于美联储,养活20倍于美国的公务员(剔除了美国政府中80%的福利岗位);这是财政收入的概念。

即使不考虑国企的编制,东方帝国过分庞大的政府中,也已经包含着大量的国企成分。撇除政府中必须的公共服务内容暂不讨论,而把国企特别定义为"和平时期不需要由政府控制的国民经济内容",把国企如同东方帝国政治传统那样,看作是大政府的一部分,那么每一份财政收入,至少要消耗十倍左右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就可以显示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实质性减税,可以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原因

当取缔国企取消监管后,迸发的出来的经济增长的潜能竟然是如此悬殊时,那么公害知识分子幻想"国企分红","股权划拨社保""政府为什么不(监)管市场",就不仅仅是可笑,简直就是令人可恨!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以致于这些被公有制传统毒害的公知们,已经不敢相信,私有制的自由市场经济,可以让他们理想中的任何传统社会,形同冻结中的地狱

如果说象黑龙江政府把自然资源国有化,让国企垄断起来,徒劳地企图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亏空,是财政危机压力下,"看得见的手"监守自盗,最可能伸入黑洞摸上的第一个老鼠夹,(国企最终总是要财政补贴,而不是为财政作出贡献);那么一些象张五常把他们洗脑的公害知识分子,他们所称的把国企私有化,或者说监管市场,"政府为什么不管",就是专夹"看得见的手"的第二个老鼠夹。

国有化,国企私有化,政府监管(发售许可证、准入门槛、行业收费),是等效的。国企无论是否私有化,只要资源处于垄断之中,市场仍然处于监管之中(政府控制许可证实现准入垄断),那么国民收入就仍然被几十倍地压制。所谓国企私有化,只不过原来是一批工团主义,或者上缴政府,现在由一个官(中世纪时就是贵族)个人承包,盈利归此官所有;而已。这其实主是从前说的(行政)垄断。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政府,一直到中苏朝鲜的极权政府,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最小内核的、具备必要性的公共服务的政府,周边包裹了一层监管市场的爪牙,这些依靠"默认权益归于政府(君权天赋)"的权力,监管市场形成Charter,授予一个人(封建贵族)或一批人(国企,中世纪修道院,骑士团,百人队,etc),效果是一样的。中世纪的贵族特权也是由于总是亏损的,而不得不绑定为长子继承权。

国进民退的国有化是现实的危险,同样大的危险,就是把"国企私有化"视为"私有制的市场化",又把"政府监管"视为中和市场化的中庸之道,那么(国企私有化+政府监管)就将构成更严重的国进民退。这一新的"通往奴役之路",已经成为"改革共识"的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完全等效的国有化和"国企私有化",却一边狗咬狗一边彼此视对方为改革,就象窑子里姑娘,变换了体位便自以为从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