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数学是现实逻辑的发展,而不是取代

从达尔文进化论开始理解数学滥用和科学实验;
数学滥用把"相关性可能"偷换成"相关性证据";
"相关性可能"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证实;
除"管理学"以外社会领域不存在科学实验证实相关性可能

从达尔文进化论的逻辑结构,可以看到达尔文进化论是在分类基础上的先验演绎,而不是依赖于某些化石的细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就是生物学)当然需要细节事实的基础,但是细节是分类的,也是按类别分等级的。由此归纳出来的高级的共同特性,就构成了对低级细节的过滤性,直到例外被归入新的类别(例外也是一种从属性类别)。有例外的细节,修正就是了,不存在细节否定先验的可能性

举例说马和白痴是两个不同的类别,马的属性对于"白色的马"是先验的;不存在反过来的"白马非马";更不存在"白痴白马都是马"。人类是生物,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合作,竞争)的组合;人类社会的规律必定是生物世界规律的细化,因此不存在人类社会的现象否定生物社会,充其量是马恩毛希特勒之类,归类为人类社会的子集"邪恶类"(先甭管归类本身正确与否)。

新的物种是未知的,取决于实物的发现;物种间潜在的合作关系也是未知的,取决于物证的发现。物种之间(意味着是在分门别类的前提下)的联系,可以通过彼此性质行为的统计和归纳,发掘它们的相关性,揭示潜在的合作(相互)关系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相互关系存在的证据,——>这是社会类"科学"通过滥用数学,偷换概念的最核心环节

数学只是依赖于代数通配符构筑的严密的逻辑。通配符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某种对象(代数因之而得到准确的汉译),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基础。在通配符反应实体对象的基础上,通配符间的对象关系用数学逻辑更严密地表达,这是数学与社会科学的语言表达的演绎逻辑学的区别之处;共同点就是逻辑学是共同的基础。数学是现实逻辑的发展,而不是取代。数学相关性需要现实证据的证实,而不是取代

在进化论表现为生物学时,当统计表明两种物种之间可能的生存关系时,象狼与羊之间与环境条件相关,有一个最优化的比例关系(经济学称之为均衡),可以做实验证实此关系。无论动物保护者怎么样代狼与羊争鸣,(动物保护者一般对人类权益无动于衷),不存在"狼思故狼在""羊思故羊在"的狼羊自我的表达,也就不存在"狼权/羊权不可侵犯"私权意义,对狼与羊的实验证实相关性是可行的。

但是对进化论表现为古生物学,或者社会进化论表现为历史学时,除了上帝本人,既不可以绝对真实地复原历史中存在过的相互关系和事件,也不可能让死人活转过来做实验,尽管死人也同样不存在"死人思,故死人在"的利益表述。因此历史之中,无论是生物史还是人类史,除了由进化论高层次规律先验的限制以外,不存在任何可以绝对真实的细节和相互关系。历史展示的永远都是可能性的概率大小

在现实经济世界中,如果不是拥有把老百姓当成小白鼠做人科动物实验的神圣君权,并且以君权统治的利益为实验衡量的标准;尽管老百姓群体是现实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是"我思,故我在",对社会群体之中由数学滥用派的计划经济专家提出来的所谓"均衡模型"(即相关性可能),永远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验证,就算搞什么"QE3"之类的所谓实验,也因为无法核对国民个体利益而不会有结果。

自然哲学(数理)的祖师说出了"我思,故我在",正是说明现实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个体心证,而不是他人摆弄的数学,才是每个人命运的上帝。对于自已的判断,数学根据不一定是必要的,每个人避开刀子劈来以前,肯定不会先判断会把自已砍几刀才死;而自已的数学,对于他人的判断是没有意义的。数学仅仅在"自已产权利益"的复杂投资管理上,才存在科学验证的个体意义。这就是管理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