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星期日

革命的专制独裁叫专政,君主专政叫独裁

语言特色:革命的专制独裁叫专政,君主专政叫独裁
革命就象黑帮,最害怕"变节"
右派意识形态不是自由主义,是马尔萨斯主义

左右派之分来自法国大革命夺权后的国民会议。因为共和主义者(平等派)坐于主席台左侧,保王党(君主制主张者)坐于主席台右侧,故而得名"左派,右派"。随着双方从口水仗到互相进一步的革命,左派就自诩为"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派,把右派攻击为"不向弱者倾斜"的反动派。左右派之争,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就是"稳定革命,开始建设"的右,与继续发动群众(大)革命的左的内战。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并以阶级斗争的理论加以进一步发挥。所谓右派,也就天然等于是反动派之意,对右派的残害,也就成了正义的自证。中国革命传统,从来对同胞比对外国人要残忍,对"叛徒"则是更为残忍。因为革命就象黑帮,最害怕"变节"。问题在于,法国大革命中的右派是国民会议中的右派,而不是三级会议中的右派。换言之,此右派是在路易十六解散了国民议会后,以雅各宾党为核心的网球场议会中的右派,是参与了自巴士底狱后的起义中的右派,是革命后的平民集团中主张缓和革命的右派

将本来是"革命队伍"中的观点分歧的群体,还是革命队伍中的大多数!打成右派并付之恐怖专政!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公有制民主的局限性,也说明了革命极端性的不可避免。左右派的分歧,既可以被和解为"人民内部矛盾",又可以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打为"阶级敌人混进了革命队伍",从而说明恐怖专政的必要性。此逻辑日后再次出现在斯大林和毛主席的政权中。革命的专制独裁叫"专政",君主专政叫独裁,并非只是汉语才有特色!
把右派视为现代自由主义,是一大误解。右派所持的政治立场,一般是马尔萨斯主义。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按照当时所能理解的政治模式,建立和稳定长子继承权,从而稳定革命后的国民经济和政治环境。长子继承权取决于君主权威的建立,无论是从收编旧秩序的长子继承权单位,还是设立新的长子继承权团体,右派都需要建立君主权威。因此右派的确是主张君主制,事实上左派也需要自已的个人崇拜。

以法国大革命为例,把右派打成反革命显然是后来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春秋笔法。法国大革命中的右派,是狂热崇拜英国政治模式的革命党,崇拜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右派统称为"王党"大致没错,但他们主张是只是"君主制",不一定指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另外强调一下,波旁王朝当时在法国的声誉一点不坏!所以王党至少包括旧贵族复辟者(很少),立宪派和改朝换代的宪政派。
由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除巴黎以外,整个法国的农民,特别是势力强大的天主教会,对于国王还有传统意义上的认同。后之如果砍掉国王,确实是"斩断退路"的投名状。因此保留某种形式的君主制(王党),保留路易十六王位(右派),保留性命(吉伦特派)的主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是英国后来的复辟和光荣革命的原因,倒不见得英国国王真有什么魅力。毕竟革命这东西,不能当饭吃。此分歧,正是后来爆发旺代农民起义,朱安党人,以及吉伦特派与雅各宾专政的根本区别,——>特别强调,这些人原来都是革命队伍。

把王党当成反动派镇压,在狂热革命(实际上是新执政者的不自信)中是容易的,但是也必然导致革命波及无辜者过广,而导致革命本身被终止,(不是坏事),更何况左派本身也需要革命领袖,同样把领袖奉为终身元首,直到成为皇帝!拿破仑.波拿巴!除了没有革命的刹车以外,左派与右派还有什么区别呢?无非就是不愿意承认君主制主张的合理方面,也不好意思把自已的元首称为新的君主而已。
理解左派对"君主制-元首制"的迷惑,也就可以理解贝多芬为革命的元首拿破仑,谱上《第三英雄交响乐》后,在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又狂怒地撕毁之的感情。王党政治主张中的合理性,在日后的历史中一一体现出来。路易十八的复辟体现了波旁系统在19世纪初的合理性;拿破仑王朝体现了法国当时社会的确适用君主制,七月奥尔良王朝体现了立宪君主制。甚至在巴黎公社后,还差点复辟了奥尔良王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