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君主创设长子继承权后,被贵族挟制

君主创设长子继承权后,被贵族挟制;
马克思主义"两维斗争,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进化论;
社会客观规律是"三角制衡,保持社会稳定";
私有制革命如何在公有制帝国中无缝地平稳过渡

公有制帝国君权的构建,只能通过长子继承权的创设,建立最根本的政治框架,也借长子继承权"特供"和"地位",吸引足够多的粉丝自负成本,作为"既望权益者"成为帝国王朝的狗腿子。但是当长子继承权已经成型后,所谓统治者也只不过是长子继承权的逻辑结果。统治者动摇了长子继承权的基础,就不再是统治者了;但持有长子继承权的特殊利益集团,废黜更换一个皇帝,贵族依然是贵族。

因此公有制帝国的权力,从法学"政治正确"的角度上是"君权神授",——>这样就令革命哲学产生了错觉,以为政治力量之源真的是上帝自统治者贯输到整个统治阶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但实际上是公有制帝国维持的客观力量,却是来自基层长子继承权的贵族阶层。尽管从个体上而言需听命于皇帝名义上的权力,但整体上而言,皇帝受制于特殊利益集团的把持。挟制!

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主义)的错误,就是脱离了社会的客观现实而哲学!客观社会无论如何简化,都不可能简化为辩证法的"两维斗争,推动社会进步",否则无法表述"君主 vs 贵族 vs 民众"的三维力量。对比客观社会"三角制衡,保持社会稳定"更接近于任何社会的基本框架。三角关系总是提供了第三方的平衡力量,社会也总是自动复合到"势能最小"的三角上维持惰性的稳定。

因此公有制帝国的任何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替换长子继承权对上层建筑的政治支持,则任何改革如果不是修修补补,就必定是在动乱后,回归更牢固的旧式三角框架。这就是历史上的任何变革,无论是任何人发动的,几乎总是在动乱后重新复辟的治乱循环而告终的根本原因。所谓公有制的民主,也充其量是在动乱后更换了一批长子继承权的持有人后,同样"一部分选起来",选出新的皇帝专制,而已!

尽管"两维斗争,推动社会进步"似乎比"三角制衡,维持社会稳定"更简单,但是却因为不符合"如无实证,不要引入实体"的规则,而违反了奥卡姆法则,也因而在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哲学中,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荒谬化,并让它主导的任何社会,在"千万不要忘记自相残杀"中自行消亡,因为"两维的阶级斗争,才能推动进步"嘛!——>苏联和毛帝国和西方的共产党,都是这样自行衰亡!

公有制帝国的客观规则是"三角制衡,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是进化论中的"成本效益原理"。因为在社会进化论之中,生产不能够创造价值,政府也就不能够作为生产者的角色,政府不能创造价值,当然也不可能养活全体国民。无论是国王还是贵族的长子继承权,都是社会财富的消耗者,固然会有它们时代合理性的理由,问题在于如果民众不接受剥削,那么公有制帝国如何实现价值守恒

私有制私权不可侵犯所构建的公民自治社会,(私权+自治权)正是对长子继承权的全面替代,并且这种取代的过程,可以做到无缝过渡。一点点一点点地,把支持君主政治结构的政治基础,从贵族的长子继承权,转移到(私权+自治权)上。这就是欧洲前资本主义革命的条件渐渐成熟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基督教让欧洲人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当越过某个临界点后,民主立宪政体,自然取代了君主专制。

社会进化论中交换创造价值,因此(私权+自治权)是可以创造和保存社会财富效益的(国富论),因此"私权+自治权"的社会基础,不需要象公有制帝国一样奴役其他民众,以保持价值平衡,无论是对国内贱民还是国外殖民地的被征服者。随着君权专制的消失或沦为象征化(而不是毛左所称的"特权立宪"),旧的稳定三角消失了,代之以"公共服务 vs 自治区 vs 公民权"的联邦制三角框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